得民心者得天下——《曹刿论战》《国语.文公伐原》诸城市龙都街道初级中学金蓉《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学习重点:1、掌握文言字词,了解所述故事。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培养机智沉着的品质。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鲁国)(吃肉的人,指位高禄厚的人)(参与)(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于是)(“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不)(通“遍”)(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实情)(为人所信服)(赐福)(案件)(即使)(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类)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装——于长勺战)。(击鼓)(于是)(已经)(战胜)(振作)(第二次)(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倒下)——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出兵进攻鲁国,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的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说出你的观点: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讨论交流时间:3分钟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曹刿:卓越的军事见解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战前: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即得到庶民的拥护支持,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则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1、针对“以何战”,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准备?用文中的话概括。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以民为本自学指导二: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2、3自然段分别论证什么内容,目的是什么?)要求:能把握主旨时间:3分钟3、知己知彼,步步谨慎(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战中: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1、深知士气在作战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2、选择有利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你心目中的庄公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且能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礼贤下士,善于纳谏。知识拓展像曹刿这样忧国忧民,又具有超凡智慧的,历史上不乏其人,你能列举几个并讲一讲他们的故事或说一说他们的名言吗?如: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上像长勺之战这样以弱胜强的战例屈指可数,比如: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楚汉战争中巨鹿之战。这些战役,都告诉我们,作战,不仅要占据天时、地利,更要有人和。拓展阅读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