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兰州市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编号类别小学生责任感姓名瞿桂芳单位西固城第一小学课题名称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电话15117155343电子邮箱1158442122@qq.com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的解读“责任”:应该做好分内的事和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出现的事故,应该承担的过失、处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通俗地说:就是责任意识或负责精神;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对自己所承担的事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完成,当自己承担的任务出现问题时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委。责任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就是指小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的指导下,在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小学生形成对个人、他人、社会应尽义务的认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相应行为表现。能自觉地承担起社会对他充当的角色所要求的责任和义务,并努力克服在履职中碰到的各种困难,从而形成坚定的信念,表现为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小学生而言,我们侧重于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做事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等五个方面责任感的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的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具体有义务感、公民感、道德感、法制意识、社会公德、科学的态度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责任教育”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谈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时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其中的“责任感”,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形成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的主观思想和实践行动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具体有责任感、义务感、公民感、道德感、法制意识、社会公德、科学的态度。我校是一所以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学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其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密切相关。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受家庭影响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中存在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同时学生的“唯我”中心,过分依赖,也防碍学生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责任感的培养,从理论的高度与深度更清楚地认识“责任感教育”、实践责任感教育,更规范地来研究“责任感教育”,赋予“责任感教育”以新的内涵,更好地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为其他学校实施责任感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借鉴。国内外对培养学生责任心问题的研究,经过上网查阅资料和查阅有关报刊资料,发现专门研究资料相对比较少。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培养学生责任感列入道德教育计划。美国的西点军校还将“责任”二字赫然作为校训。德国强调个体应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他们把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教育、教学两大任务之一。这些国外的责任教育研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在国内:哈尔滨市兆麟小学研究“责任感启蒙教育”,通过委托与承诺的形式,强化任务观念,使大多数学生初步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探索出了责任感教育的新方法。浙江桐乡市崇福镇完全小学建立起“不负责——被动负责——主动负责”责任感的内容框架和“立标、明理、示范、训练、考评”的责任感教育模式。成都市育龙中心校研究了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活动与生活让学生感受责任、体会责任、认识责任、担负责任。重庆巴蜀小学建立起“认识、情感、行动”的责任感培养模式。这些研究注重实践,给予我们很大的启迪。另外浙大附中、上海扬浦高级中学、洋泾中学也在责任感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他们围绕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