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摘要:学生群体由于知识能力、道德水平、相貌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等不同,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运用学生的差异。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实施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键词:教学关注学生差异性有人说“黄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这些自然现象深刻地揭示了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既具有多样性又存在着差异。学生群体由于知识能力、道德水平、相貌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等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运用学生的差异。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实施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在教学设计上分层,关注学生差异。《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注重新旧知识间的结构,抓住新知识点,把教学难点分成几个小知识点;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即基础目标、深化目标、发展目标;另外,教师还应站在不同层次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不同层次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都可达到一个或者多个教学目标,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每节课都有成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努力上进的进取心。二、在教学过程中分层,适应学生差异。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原有的基础,即他们达到某一目标的学习准备状态总是存在一些差异,而在教学中如果用同一目标来要求全体学生,必须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不相适应,从而使这些学生或轻易达标,或难以达标。他们的学习活动不能有效展开,他们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为此,在课堂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教学模式,就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才能更好地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他们都能得到发展。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更要多给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机会,使其有限的智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给各层学生发言的权力,即:教师在提问时,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如果是复习巩固旧知,可以提问中等程度的同学,以了解班级学生普遍掌握知识的情况;如果为了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可以提问程度较好的同学,以利于其他同学对当堂知识形成正确的理解;如果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就提问程度较差的同学,只要他们理解了,其他同学就不成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比较简单的认知性识记性的问题,就请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稍微难一些需要分析的问题,便交给中等的学生;而一些综合性的需要比较分析归纳的问题,就请程度好的学生。这样既不“用牛刀去杀鸡”,也不“以卵击石”,做到人尽其才。这样的分层提问,可以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为他们感受成功创造条件。同时也激发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思维的发展。三、在练习设计上分层,尊重学生差异。练习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在练习中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数学分层测试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