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曹刿论战《左传》第3课时1.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2.探究对话描写对于人物性格的作用。3.学习曹刿机智沉着,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写法特点。教学难点: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一、复习导入1.又何间焉参与2.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品3.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4.何以战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5.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课文?记叙的顺序战前战中战后时间顺序准备经过总结一、复习导入1.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取信于民××√作战的先决条件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二、新知传授战争胜利的因素战略因素:战术因素: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阵地----战于长勺反攻时机----彼竭我盈追击时机----辙乱旗靡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因素是什么想一想三、合作交流1.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分别体现在哪里?2.齐鲁长勺之战,从中可以看出曹刿和庄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时间:5分钟1.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分别体现在哪里?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三﹑取胜而不知胜因;鄙1.取信于民2.临阵从容、指挥若定3.把握战机、详察敌情远谋三、合作交流三、合作交流2.齐鲁长勺之战,从中可以看出曹刿和庄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提示:从政治上和军事上作战角度分析)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详察敌情具有爱国精神庄公:在政治上平庸在军事上鲁莽草率但能勇于纳谏、不耻下问四、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曹刿用谋,略写战争过程、鲁庄公问计。2.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答题方法:通过......与.....作对比,突出了......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像曹刿这样忧国忧民,又有超凡智慧,历史上不乏其人,你能说一说有谁吗?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五、拓展延伸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结构梳理曹刿论战参战评战足智多谋远谋请见肉食者鄙爱国热情问战三问三答政治远见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军事才能攻击勇气彼竭我盈追击惧伏辄乱旗靡六、归纳小结六、归纳小结《曹刿论战》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七、收获感想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请你简要说一说。1.与“小大之狱”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忠之属也C、公与之乘D、公将鼓之B八、对接中考A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用来安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选4.解释句中的词语(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九、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预习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