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四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执笔教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学案编号课题教研组长(签字)学校领导(审核)丁瑛8s6016.1.1平均数个性修改学习流程及学法指导备注学习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2.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3.根据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5.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学习难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预习指导:1.先精读教材P.135~138,用红色笔勾画知识点。再针对学案二次阅读教材,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查阅资料,解决有关问题。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记录在预习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3.预习目标:独立,限时完成预习自测,并把自己的疑惑写出来。学习环节:一.自学导航: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各小组讨论如何求出它们的平均分: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87、86、88、86、90、90、99、80、87、86、99、95、92、92⑴小明的做法是:(分)小明的做得对吗?有不同求法吗?⑵小亮的做法是:=91(分)小亮的做法可以吗?你还有不同的求法吗?⑶小颖的做法是:先取一个数90做为基准a,然后求出每个数据分别与90的差为:5、9、-3、0、0、-4、9、10、5、-3、-2、-4、4、2、05、-3、-4、-2、-4、0、0、9、-10、-7、-4、9、5、2、2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1,所以原数据的平均数(分)【想一想】小颖的做法对吗?三个人的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结论?请你把结论写下来。二.合作探究1.以上平均数的三种计算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数据?方法⑴:适用于数据较小,且较分散方法⑵:适用于出现较多重复数据方法⑶:适用于数据较为接近于某一数据2.【练习】两人一组,利用计算器计算课P.136.引例中:(1)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2)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年龄,哪支球队队员的年龄更为年轻?3.【探究】课P.137.例题中(1)(2)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录用候选人C是否合理?为什么?4.【议一议】一组数据:x1,x2,x3,…,xn的平均数是,则新数据:⑴x1+a,x2+a,x3+a,…,xn+a的平均数是⑵x1-b,x2-b,x3-b,…,xn-b的平均数是⑶ax1,ax2,ax3,…,axn的平均数是.请概括你的结论:给一组数据的每个数增加(减小)a,则其平均数也随之增加(减小)a;给一组数据的每个数一组数据扩大(缩小)a倍,则其平均数也随之扩大(缩小)a倍。三.学以致用1.若一组数据:85,x,80,90,95的平均数是85,则x=;2.一组数据2、4、6、a、b的平均数是10,则a、b的平均数是;3.某校八年级(1)班一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80分,男生的平均成绩为82分,女生的平均成绩为77分,则该班男、女生人数之比为()A.1:2B.2:1C.3:2D.2:3四.反思回顾:五.检测反馈一组数据2、4、6、a、b,其中a、b的平均数是9,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景泰四中八年级数学导学案执笔教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学案编号课题教研组长(签字)学校领导(审核)丁瑛8s6016.1.2平均数个性修改学习流程及学法指导备注学习目标:1、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2、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3、通过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4、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发展求同求异的思维。教学重点:加权平均数中权对结果的影响及与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难点: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预习指导:1.先精读课P.139~140的内容,尝试解决课本上的两个问题。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解决有关问题。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记录在预习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3.预习目标:独立,限时完成预习自测,并把自己的疑惑写出来.学习环节:一.自学导航1.什么是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2、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