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切体验切实导行——《粒粒皆辛苦》教学案例与评析活动一:诵读古诗,引出课题1、师:同学们还记得古诗《悯农》吗?(师生一起背诵。)2、师: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总结,引出话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农民是怎样辛苦劳动的,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板书课题:粒粒皆辛苦)。【评析】巧妙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端。让学生诵读熟悉的古诗《悯农》,走进古诗营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活动二:了解过程,亲身体验1、CAI出示图片《一碗米饭》师:俗话说:米饭好吃田难种。你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生1:水稻加工而成的。生2:农民们先把秧插到地里,然后秧苗长大、成熟,就成了稻谷。……2、(学生们了解得比较片面)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图片结合音频把水稻的生产过程呈现出来。(播放CAI)播种—育秧—插秧—除草—杀虫—收割—脱粒—加工3、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农民付出了哪些辛苦劳动?(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进行汇报)生1:农民育秧时每天都要给秧苗浇水,揭棚盖棚,精心照料。生2:插秧时天气还凉,农民在水田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双脚踩在稀泥里,动都不容易动。生3:夏天农民还要给秧苗杀虫,打农药,背着几十斤重的药桶在稻田里来回走动,经常容易中暑。生4:到了收割的时候,全家出动,一刻都不歇息,连续作战,顾不得喝一口水。……4、教师归纳总结。5、师:农民要从事很多辛苦的劳动,接下来请大家模仿插秧的动作来体验农民的劳动,体验时间为三分钟。(学生弯腰下去把手里的几只铅笔放置在地上,放一只直起腰,放完后再把铅笔收起来,如此反复。时间还没到,很多学生都直喊累,快坚持不下去了。)6、体验完成后谈谈你的感受。生1:我腰酸背痛,头都抬不起来了!生2:我满头大汗,真累呀!生3:我感觉精疲力竭,动都不想动了。7、师:你们只是模拟体验了这几分钟就如此,那农民在繁杂的劳动中又会是怎样辛苦呢?生1:农民劳动真是太辛苦了,粮食来之不易。生2:粒粒粮食都是农民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生3:农民们太不容易了,值得我们尊重。……【评析】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种观点。他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亲身体验,这时不用老师过多的语言,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生发出要爱惜粮食的情感。活动三:调查汇报,激发情感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了周围浪费粮食的情况,课堂上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进行汇报。生1:有的家庭馒头吃了一半就扔了,有的吃饺子只吃馅儿不吃皮。吃不完的饭菜直接倒掉。生2:学校食堂的几个泔水桶里几乎每顿饭后都是满的,里面全是剩饭剩菜。生3:酒店里几乎所有的顾客在离开时,桌上都剩下很多菜,也不打包,特别是大型的酒筵更会倒掉大量的剩饭剩菜。2、(播放CCTV的一段新闻视频)。“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养活2亿多人口。”3、学生谈看后的感受。生1:没想到浪费的粮食会有这么多,平时真不应该浪费粮食。:生2:积少成多,每个人浪费一点,加起来就有很多。粮食来的那么不容易,我们一定要节约粮食!4、反过来看我们刚才调查到的浪费情况,你有什么话想说?生1:这些浪费行为太不应该了,这可都是农民辛苦的汗水换来的呀!生2:浪费行为真是可耻!……【评析】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浪费粮食的现象,但学生们都习以为常。用课件直观地呈现出真实的数据,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震撼孩子们的心灵,从而强化学生爱惜粮食的意识。学生看后再反观周围浪费粮食的现象,就对这些浪费行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相信他们以后就会杜绝浪费现象。活动四:身体力行,发出倡议1、师:那我们平时该怎样对待粮食呢?生1:吃饭时把饭吃干净,不剩饭。生2:吃不完的饭菜放到冰箱里,下顿热着吃。生3:吃自助餐时吃多少取多少。生4:到餐馆就餐时吃不完的打包。2、师:同学们说得很不错,真是“光荣的光盘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