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说课稿下双镇九年制学校茹媛媛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说课流程六、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满江红》是2018年部编版教材新增加的古诗文6篇之一,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词四首中的最后一篇。秋瑾的这篇《满江红》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言志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学习《满江红》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从而陶冶性情。•2、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已接触过宋词,对词的格式和作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际上仍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另一方面他们又担负着艰苦的应考任务。因此本文教学既要立足于课文解读,也要着眼全局,使学生通过本文学习,加深对苏轼词以及豪放派词的理解,学会一些诗词鉴赏的方法。班上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对本文的理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要求学生一定要预习、朗诵、讨论。一、说教材一、说教材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通过“知人论世”鉴赏诗歌的方法。(2)充分朗读词作,积累优美词句,体会优美语境。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朗诵与注释资料的佐证,体悟秋瑾女儿身,男儿志的一腔报国之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个性。一、说教材:4.教学重难点:对古诗词情境的把握,并感受词人的爱国胸襟和英雄气概。•朗读教学法、赏析教学法、点拨法二、说教法三、说学法1.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2.合作探究法。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三、情感提升,缅怀先烈(约5分钟)四、提升练习深化主题(约7分钟)四、教学过程二、美读环节(约20分钟)三个部分教学过程之环节一:由岳飞的《满江红》诵唱导入。设计意图:以岳飞的《满江红》诵唱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对岳飞和秋瑾进行对比学习,为下面的知人论世鉴赏方法做铺垫。导入新课(3分钟)教学过程之环节二美读环节(美人美篇留青史)(约20分钟)第一部分读出词的韵味我会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意的读音、节奏,示范朗读技巧。1.读准字音,请学生自由朗读。2.读出句读,无标点朗读。3.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句式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4.读出词义,思考以下问题。(1)反复朗读本词,写下你认为优美的词语。(2)除语词优美,还有什么是美的?教学过程之环节二美读环节(美人美篇留青史)(约20分钟)第二部分读出词的情境古人作词时讲究起承转合,“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正面反面立论;“合”是全文的结尾。泛指文章作法。现在我们一起探寻词中秋瑾是如何安排的。请同学们分别从起承转合中找寻词中对应的句子。教学过程之环节二美读环节(美人美篇留青史)(约20分钟)第三部分读出词的情味1.背景介绍2.把自己想象成秋瑾,再读此词。3.秋瑾为何想做男儿呢?请同学们根据注释资料,列一个秋瑾大事年表。4.到这里我们明白了秋瑾为何想做男子,为何会有“男儿志”了,但是当时的人了解吗?(引导学生读“俗子胸襟谁识我?”一句,你读出了什么?)5.秋瑾们,你们写完这首词之后准备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教学过程之环节三情感提升,缅怀先烈(约5分钟)斯人已逝,浩气长存。请同学们为秋瑾写一段挽词,表达哀思。要求:融入本词中的相关内容。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这首词意境后,我会让学生思考秋瑾的一生,词人具有怎样的人生感悟?用挽联的形式表达出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1.提升练习,请学生快速作答。•2.课堂小结:设计意图: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秋瑾这种面对挫折的乐观、坦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我设计的结语是:我们品一首美美的词,我们品一个美美的人。秋瑾以一弱女子之身,而走男儿的救国之路。以年轻之躯,热烈之血肉,铺一条光明之路。斯人已逝,然而,浩气长存!教学过程之环节四提升练习、深化主题(约7分钟)约7分钟教师指导分析3、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