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困生教育的误区和矫正VIP免费

学困生教育的误区和矫正_第1页
1/5
学困生教育的误区和矫正_第2页
2/5
学困生教育的误区和矫正_第3页
3/5
学困生教育的误区和矫正学困生,简言之,就是学习困难生。对学困生的教育,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是居高临下地压抑,冷嘲热讽地挖苦,不留情面地打击,冷若冰霜地把他们划入另册,使其永远在低人一等的阴影中挣扎;还是虚怀若谷地悉心呵护,满腔热忱地精心培育,使其在人生的瀚海中自得其乐?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去认真研究的问题。回视以往对学困生的教育,的确存在不少误区。往往是缺少耐心,没有爱心,更难知心,久而久之,学困生的转化便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们必须对照自己的言行,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对症下药,找出良好的矫正办法。误区一:严多爱少学困生一般成绩较差,又缺少自控力,教师们对他们往往会忽视,甚至歧视,只知一味地“约法三章”,要这样要那样或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却没去走近他们的心灵,没有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他们不能创造尊重理解的氛围,缺少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关注体贴的爱心,最终只会使师生之间的距离越严越远。转化的结果也便可想而知。矫正法:播撒爱的种子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的确,教育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真理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在精神上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只有当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气氛和谐、渠道畅通的时候,一切教育活动才能取得成效。如果师生之间互相对立、矛盾重重、渠道堵塞,教育就会非遭失败不可。因此,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善于用真诚的爱去开辟通向学生的道路,架起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对待学困生,要认真分析他们的问题之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就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通过“望、闻问、切”找出病因,以便对症下药一样。医生是人道主义者,教师更是人道主义者,教育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对于每一个学困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该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道路上站住脚,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不要让他感到自己是个不够格的人。要知道:在清新的春天,老树也会萌发新芽。只要靠近春天,冰雪就会融化;靠近音乐,生命就会舞蹈;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浸润。“每对孩子们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我是坏孩子、恶劣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坏孩子的印象。因此,我们从成年人的角度越认为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根据十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儿童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儿童今后的行为更冒失,更轻率。”我们应该谨记:教鞭下可能有瓦特,冷眼中可能有牛顿,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对任何一个学困生都不轻言放弃!误区二:罚多教少在对学困生违犯了校纪校规时,有些教师不是细心去教导而是简单粗暴地进行惩罚:一是语言或挖苦打击,或冷嘲热讽;二是劳动惩罚,如罚打扫教室,冲厕所等。这样以惩罚代替教育,不但对学困生的转化收效甚微,反而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矫正法: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夸美纽斯语)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作为受教育的学生,犯点规、违点纪是很正常的,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要善待孩子,最大限度地地宽容他们的缺点。对于学困生,宽容是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是荒漠里的一泓清泉。能宽容人者必有博大的胸怀。成绩差的,多辅导,坚信他们会及时弥补,迎头赶上;调皮捣蛋,屡犯错误的,多引导;作风懒散,行为习惯欠佳的,多帮扶,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帮他克服。“要得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学困生之所以是学困生,就因为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社会、家庭、学校各方若是动辄打骂、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长此以往,学困生便滋生了与家庭、学校、老师、家长愈来愈强烈的对立情绪,兴许就此走向堕落,教育也就宣告失败。误区三:抑多扬少不少教师总喜欢将学困生作为反面材料来教育学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困生教育的误区和矫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