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下册学习扩写桂平市西山镇第一初级中学语文组刘金萍举手抢答•1.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未有人类的世界?•——荒凉/寂寞•2.女娲用什么东西来造人的?•——黄泥•3.女娲造出的第一个小人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同学们,刚刚的视频有没有唤醒你们的回忆?也希望自己的文章可以更详细生动,更丰满充实?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个新招数吧!猜到了吗?这就是扩写学习目标1.明确学习扩写的定义与方法,把握内容要点。2.对比阅读,找准扩写点,加深理解扩写的技巧与方法。3.通过扩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写作水平。什么是扩写?•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就是扩写。扩写的方法——P13•A扩写,首先要忠于原文。•B扩写,还要找准扩写点。(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着重点不同。记叙文围绕中心找扩写点)•C在扩写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风俗通》甲:“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女娲用黄土塑造人,但工作繁重,力有未逮,于是用绳子在泥潭中抽打,溅起的泥点就成了无数人类。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乙:女娲铸神祠,祈而为女媒人,因置婚姻。•《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这两则短文的译文。•甲: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成了人。•乙: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对比阅读并思考1.对比两部作品的体裁,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是什么?是否忠于原文?——忠于原文,都是记叙性文章,女娲造人的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起源的好奇与追寻。2.扩写点在哪里?扩写点与什么有关?——提示体裁,审题,记叙文与中心有关1.题目:女娲造人——P129•体裁:记叙文,明确中心词:造人•扩写着重点——女娲造人前因后果•也就是详写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对比阅读:再读《女娲造人》P129第5-12段,找一找课文增加了哪些原文没有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来并概述。•示范P129第5-12段•“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风俗通》•对比对应的扩写点P129第5-12段:忠于原文的句子“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崛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水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女娲造人》•明确:比较一下,我们发现增加了:•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他们都是围绕中心“造人”而展开的!太寂寞了……她不愿忍耐这寂寞,也不愿世上没有活泼泼的生灵捏泥巴造人甩泥点子造人让男女婚配3.为什么在《女娲造人》中对于的“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粗绳索)人。”没有扩写?——作者认为这“显然是阶级社会划分阶级以后(而且是经过长时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有了浓厚的富贵贫贱的等级观念以后),打上的阶级烙印,非复原始神话之旧”,因此在改编时舍弃了这部分内容。”投影学生扩写《十五从军征》的作品并点评别忽略了!C在扩写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扩写训练古诗《十五从军征》要求:100-200字之间,提示:不要单纯翻译,要借助想象补充情节和细节。A扩写,首先要忠于原文。B扩写,还要找准扩写点。(围绕中心扩写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着重点不同。)C在扩写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小组合作,扩写片段任务一: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任务二:“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任务三: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任务四: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扩写训练古诗《十五从军征》1.小组合作,讨论并分配任务一人负责写两句句,注意衔接,要保证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