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资源开发为载体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策略成果报告通江县铁溪镇中心小学张培元李家斌巩晓燕赵英程强[内容摘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资源不足的实际,以竹资源开发和应用为载体,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体系,探索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资源开发及应用策略,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对于增强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生命活力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关键词]竹资源;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策略;农村小学一、成果形成背景(一)体育活动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需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手段,而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法》指出: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要求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近几年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更是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各类学校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把具有健康体魄作为青少年将来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基础条件。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强调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在全国大、中、小学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热潮,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必须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二)体育器材匮乏导致我校课外体育活动简单枯燥我校距离县城约100公里,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其占地面积小,活动场所少,体育教学资源匮乏,导致课外体育活动简单枯燥:1.学生的参与面小。学校仅有1个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参与锻炼的学生往往只有十几个人,大多数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无事可做,有的追逐打闹,有的躲在校园的角落里玩耍,有的甚至开展一些诸如打烟牌、弹滚珠等不健康不卫生的活动,或以电子游戏等来打发课余时间。2.活动的内容单一。主要局限于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无法满足学生参与锻炼的心理需求,致使其缺乏参与热情,活动效益不佳。造成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三)学校所辖区域竹资源丰富我校地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大片竹林,竹园、竹器比比皆是,学生熟悉竹、喜爱竹,喜欢玩竹玩具。由此让我们自然联想到少数民族的一项群众性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一方面竹子价格便宜,将其制作为体育器械的方法简单,投入少,见效快;另一方面竹竿舞简单易学,其运动强度、运动量可随意调控,容易组织,操作性强,顺应了学生“动起来”“跳起来”的心理需求,对于推进课外体育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课题《竹竿舞激活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经过历时3年的研究,形成了“以竹资源开发为载体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策略”,通过开发本地竹资源,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推进阳光体育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成果形成的过程(一)改革主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要求农村学校要根据其实际条件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工作。为此,我们从农村竹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研究如何开发竹资源,如何用之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之为载体解决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资源不足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效提升课外体育活动效益。(二)改革思路课题以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激活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