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看图学文“三部曲”张荣18919963988兰州市城关区五里铺小学邮编:730020徐菲菲13369456433兰州市城关区里五滩小学邮编:730020【摘要】看图学文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情感体验以及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既要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要发展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为此,需要按照“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逐步构建“先图后文——朗读入境——联想延伸”为基本环节的看图学文“三部曲”。【关键词】看图学文观察朗读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能掌握“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会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想像能力。在教学中,我初步设计了看图学文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是看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二步是学文,通过学文,从文中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情感,走入情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步是实践,在感悟图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想象延伸,内化情感认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下面以《雪孩子》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教活看图学文,培养学生能力。一、先图后文,观察“知大意”看图学文的“看”是基础。由于每篇课文都有一幅或多幅彩色图画,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插图,从图入手,凭借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逐幅仔细观察,从中找出图中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在教学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中的内容,从图入手,了解图意,感知课文大意,从而激起学文的欲望。为此,在教学《雪孩子》一文时,我先让孩子们看看有几幅图?让他们根据课文插图自由地说说故事内容。观察同一事物,往往各人的观察方法和想象活动不尽相同,所以在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并没有马上进入读文,而是再让学生从中选择感兴趣一幅图,通过对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细致的观察,说说当时的情况如何?小兔子和雪孩子的心情怎样?有了这一明确的观察指标和思维方向,学生便得到了思路,而又不拘于书上文字的框框,各观所见,各谈感受,各有收获——“下雪了,森林里好美呀!”,“小白兔和雪孩子在一起玩耍时非常开心,看他们又唱又跳的。”,“雪孩子融化后小白兔很伤心,瞧,他都哭了!”……通过观察交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自然生成,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已经做到了“目中有人,心中有情”,也为下一步的读文理解做好了铺垫。这一环节完成得好,学生再来学习课文就很容易了。二、走进画面,入境“练朗读”走进画面,就是要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色的客观世界,使学生脑海浮现情景,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感悟、朗读中理解词句意思。因此,初读课文,感知大意之后,我指导学生为每个画面配上简洁的小标题。通过前期的看图观察,学生很快的给出了六个小标题——“下雪了”、“堆雪人”、“一起玩”、“着火了”、“去救火”、“融化了”。看似简单的小标题,实则高度概括了画面的主题和内容,也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确定了基调。之后,让学生结合小标题及相应的画面的内容,自由讨论每一个情节、画面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和语气来朗读,并自由练读。有了小标题确定的基调,再配合丰富的感官画面,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朗读的语气:“‘下雪了’要读的很美很美!”,“‘一起玩’要读得开心、快乐!”,‘着火了’要读出紧张危险的语气!”,“‘融化了’要读出小兔子的伤心和难过!”……通过这样的走进画面,入境体验的方法,学生很自然的产生了朗读的愿望,掌握了感情朗读的技巧。而在指名学生朗读某一情节画面的同时,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文中关键词或者画面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要素,进一步优化朗读指导。如“去救火”这一情节,学生不能很好的读出雪孩子“勇敢、果断”的语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飞快”、“跑”等文字,同时可以利用画面来模拟当时的情景,体会情况的危机与雪孩子的勇敢,进而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图文结合,入境体验”朗读训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入境朗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