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实现三大“管念”转变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基本理念,以约束人、制裁人为主要特征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学校管理应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化:以“民主型管理”为主,在尊重教师的心理特点基础上,关注人、研究人、服务人、激励人、发展人、弘扬人,让教师有“人身自由”和心理目标追求。具体来说校长要重视以下五个方面:“融洽”管理——亲和化。校长与教职工关系应当体现平等、团结、友爱、活泼的原则。为此校长对教师的管理应当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放手而不撒手、大度而不失度。这种管理的融洽性,能让管理者与教师心理距离拉近,让管理者与教师彼此间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与信任,能起到维系人心、增进团结、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黏合作用。“关怀”管理——人情化。学校管理,从尊重教师开始。不单是关心教师的家长里短,更重要的是关心教师的前途和未来,既包括工资、奖金、住房、福利待遇等物质待遇,也包括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工作得到认可的机会和得到发展的机会。“容人”管理——真诚化。一所学校,在教学、学习、生活、交往中难免有不少不如意的地方,人与人之间总有磕磕碰碰,师生们总少不了有一些怨气。校长这个当家人,一定要有容人之量。校长对发牢骚的教师要主动向他们征询学校工作中的不足和意见。校长只有用百分之百的真诚,才能换回教师对学校工作的齐心协力,才能使学校不断快速发展。“开放”管理——自主化。校长要给教师职业自由权:允许教师在履行职责上享有学术自由,有资格对最适合于学生的教具及教法做出判断;允许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材、选择教科书以及运用教育方法方面起主要作用;教师及教师专业组织应参加新的课程、教科书及教具的开发工作;任何监督制度都不得损害教师的职业自由权、创造性和责任;教师有权力对自认为不恰当的工作评定提出申诉教师可以自由采用有助于评价学生进步的成绩评定技术等。“考勤”管理——宽容化。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家访、学习提高、搜集资料、科研教研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的延续工作,都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因此校长只有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管理型”向“开发型”转变新课程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应当包括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二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可见,校长对教师的管理,应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要把教师当作重要的人力资源而非利用的对象。教师不存在经营和被经营的情况,校长与教师完全是一种建立在聘任基础之上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以学校利益为共求点,达到校长和教师的双赢。校长要为教师成长开发具有校本教研意识的研究环境。全国特级教师于春祥说过:“人生因写而精彩”。因此校长要启发教师,不仅要做一位识文解字的“教书匠”,而且要不断学习新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并用“写”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写来思考,这样教师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吸纳别人的成功经验,才容易发觉自身的不足,才能把握住时机找到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切入点。从“交易型”向“转化型”转变目前,不少校长把对教师的激励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物质奖励,在设计学校的教师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物质奖励措施,“以钱为本”,使教师管理退化为一种“交易”管理,从而使教师缺乏凝聚力,缺乏工作激情,没有专业发展斗志。要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校长必须走出“以钱为本”的激励管理误区。导向中激励——校长在教师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激励导向。一是校长在教师管理中要强调公正、公平、理解、人道等正向价值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主动消除教师的恐惧、妒忌、憎恨等负面情感。二是校长对教师人才的奖励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用人中激励——校长在教师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用人激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