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堂革命静悄悄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读后感VIP免费

《课堂革命静悄悄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读后感_第1页
1/2
《课堂革命静悄悄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读后感_第2页
2/2
教育改革中的两个转变--------《课堂革命静悄悄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读后感南方周末的《课堂革命静悄悄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一文,关注与探讨了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前沿改革,解读了杭州越读馆语文教师郭初阳对语文教材的质疑;“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对研发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文本的探索;华德福教育的张莉对学生生命智慧养成的教育推崇;窦桂梅校长选用绘本所上的一节语文课等,这些思想者、前行者,在语文教育研究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他们更以教育者的良知和责任感,深刻剖析现行中小学教育的弊端,疾呼改革的必要,呐喊教育的变革。在他们的思想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教育改革的两个转变:以课程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转向以价值观为导向。一、以课程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郭初阳,从杭州外国语学校的优秀教师到现在的自由教育人、杭州越读馆语文教学负责人,对语文教材的四大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事实的缺失进行了概括。他的课,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落在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公民素养的形成。正如郭初阳老师的《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中写道:“语文就是这样一副透镜,通过它——打量这世界,认识你自己。语文还意味着交流。”语文让学生把世界和自己看得更清晰、多彩、广阔、纵深,可悲的是,现在很多中学语文课就只盯着研究这幅镜片了,万能透镜就这么被变成了酒瓶底,还不透光。徐冬梅老师把母语教育分解为四个层面的目标,现在很多语文课堂上把一篇好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只剩下了听说读写这一个目标,而没有语言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化中内涵的生命智慧,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意趣等。创办中国大陆第一所华德福教育的张莉老师非常强调孩子自我的建立,不断有独立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一个人只有有了内在的自由,才会有创造力”。华德福有一个人类文明的大纲,但没有很固定的教材,具体教什么内容,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这些,与我们传统的奉教材为上的教育完全不同。可以看出教育前沿的思想改革:以课程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不能眼中无学生只有教材,让科学主义、工具主义占主导。教育的以人为本应当体现在教材编制中,体现在高效课堂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改革上。二、以能力为导向转向以价值观为导向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博士的一堂用绘本上的《大脚丫跳芭蕾》,让孩子们舍不得下课了。这堂以发现为核心的课,孩子们带着好奇与猜测,从故事情节到文字表现,从人物特点到画面颜色与构成,在探索与表演中与文本交流、与老师同学交流、与自己的心灵交流,展现了其语文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即以儿童为本位,阅读为核心,文学教育为路径。“当这些美妙的文学作品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当优质的文学开始点燃他们沉睡的心灵时,真正的教育就开始发生了。”从这堂课的部分实录中,我看到孩子们真善美的心灵,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发展的培养,而不是仅限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等。正象窦桂梅博士所说:“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以能力为导向转向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需要教育者以足够的勇气撩起重重面纱,重见教育的本质,这也是一种教育理性的回归。这篇《课堂革命静悄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语文教育前沿改革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一位位孜孜以求的探索者,正迈着坚实的步伐,用他们对教育的良知、对语文教育的虔诚和热情,执著前行。用一位越读馆的学生家长在博客里所写的话来做结束语吧:真希望义务教育也能如此,那样才算是新教育的启动,那样的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们一定会比现在快乐的多,也有创造性的多,也许我们的社会正缺少这些!襄阳市第二十九中学王洪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课堂革命静悄悄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读后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