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河南省济源市邵原一中付庆丰新华社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报道:沈阳市一位优秀的小学生班主任,只因按照规定减轻学生们的课业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的第三名,成为“差班”之一。在寒假前的家长会上,这位老师哭着向家长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加大作业量。在家长会现场,几位家长私下交谈说,班主任对孩子确实好,作业量留得也很少,孩子回家后也有了许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可成绩上不去,将来升学还是要看成绩的。记者询问后得知,这位30多岁的女教师过去带班时,学生们的各科考试成绩总是在年级前列,此次所带的班却在两个年级5个班中排第四。全年级共有6名数学成绩没有达到90分的学生,该班占了5名。对于沈阳市皇姑区的这所小学来说,这位老师应该算作“名人”了:去年她组织开展的“我给鸡蛋当妈妈”活动课,被共青团辽宁省委评为“优秀创新奖”,去年“区劳模”的光荣称号也戴在她头上,她的数学课还多次在市区获奖。可看到家长焦虑的目光,这位老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她疑惑:增负,违背素质教育;减负,成绩下降明显。到底该迈哪条腿?“我这学期如果像别的班那样下课时间也要求学生学习,布置的作业让学生做到晚上11时,也许大家今天的心情不会这样沉重。”这位班主任老师一边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一边自责的说。在教室的黑板上,这位老师痛下决心留下已一年未留的作业:每天至少阅读1篇课文,并标出生字生词;每天做50道口算题;每天读2篇课外文章;每天至少背1首古诗词……尽管这位老师因在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受到学校表彰,但学生成绩“差”了,要强调的是老师感到压力很大。校长说: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分数还占了一定位置,更重要的是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也是建立在分数只能上、不能降的基础上。教育专家,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组长王加绵指出,沈阳一个优秀老师的困惑表明,眼下一方面提倡减负,另一方面真正评价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老师的时候,仍离不开分数和升学率,这与中考、高考制度满足不了更多人的意愿有关,而其背后反映出的,则是学生就业时社会对学历以致高学历的过分追求。从这则报道中可以看出,社会、家庭对人才的要求和学校的评价是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还需要政府方针政策的正确引导,需要社会良好环境的支持,特别是需要家庭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只有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共同协作下,才会使素质教育取得实效。反之,缺乏任何一方的配合与支持,都会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成效受到影响。一、社会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设良好的环境人生存于社会之中,学校教育同样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共中央在198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的通知》中指出:“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三十而立’,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影响下成长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培育年轻一代的任务。”青少年人格品行的养成、心理和身体承受能力的锻炼、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理想的树立,都要靠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实现。有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政府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正确引导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共同关注与配合。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负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责任。政府的这项神圣使命是由法律所赋予的。根据《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实施义务教育,首先是政府的职责。《教育法》第四条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法》第二条也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在管理上“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