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应用价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洋思中学以这8个字和4个操作环节,易懂好学地把课堂教学常规中某些规定动作固定了下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什么还要规定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学习教学模式是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必经的重要过程。洋思中学的教师个个运用这种模式,科科运用这种模式,学校的教学活动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使各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比较接近一个相当高的平均值。学校的成功是依靠团队整体的实力取得的。这种成功是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分不开的。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简介1.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2.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4分钟。洋思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全校每个学科的每一个教师都是这样教学。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课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三个主要环节:①“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②“后教”,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③、“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在这三个环节之前,有一个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辅助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辅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结构的实质是:全过程学生自学。10分钟左右后教20分钟左右当堂训练板书课题1分钟左右辅助环节15分钟左右先学出示目标检测练习或提问自学指导讨论(生师)更正(生)完成作业读书看书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论基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什么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某些时候,某节课上或多或少地都运用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只是我们没有坚持,即没有每节课以“规定动作”固定下来,形成教学模式。而洋思中学这样做了,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我们之所以能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是因为它符合教育学的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①“先学后教”是建立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个教育理念基础上。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总是把“教”放在主要的位置,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效率低下。“先学后教”改变了这种状况。②通常教师认为自己的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转授给学生,因而,只要教材熟悉,教案确当,逻辑结构清晰,语言表达通达,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责任,如果再能讲得诙谐风趣和深入浅出,使学生爱听,就是一个好教师。(学校对老师的一节课的评价集中在“讲”上”)洋思教师从课堂的“主角”退居“二线”,还学生主体地位。是“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师的角色更近似于导演、主持人、教练。(学校对老师的一节课的评价更多的要看学生的参与、表现和成效)③洋思采用“检测练习、当堂完成作业”,在课堂45分钟内,留给学生训练、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内化所学知识,把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训练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线。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充分暴露了学生的“相异构想”,体现了“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老师先不讲,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再检测,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地暴露他们的“相异构想”,给学生“把准脉”以便“对症下药”。教师对教学过程有预计,但不是机械地不分实际地按部就班地按照预计去执行。而是注重教育的机制、课堂的实际“以学定教”。实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不用教,学生通过讨论合作能够解决的问题不用教而要组织合作讨论来解决,以上方法仍不能解决的,教师有针对性地教。“以学定教”本身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的教学思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观能动性。符合“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