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湘籍伟人心得学习《湘籍现代伟人成功研究》心得新的一学期的开始,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十分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在选择选修课时我选了《湘籍现代伟人成功研究》这门课程。其实我一开始的初衷并不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的,只是觉得这门课就像是一门历史课,觉得好混才选的,但是当我去了以后我渐渐的改变了我的想法。讲一个地方如何如何,离不开“人文地理”四个字,这次课程我们先是从“地理”方面讲起的。老师先是跟我们讲起了“三湘四水”,我以前只是听过这个词,但是具体是哪“三湘”,哪“四水”,我却是不得而知的。湖南位于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湖南别称“三湘四水”。而“三湘”,“四水”的称呼其实都围绕一个核心:洞庭湖。“四水”比较容易理解,指的是湖南境内四条著名的河流:湘、资、沅、澧,最后都汇入洞庭湖。“四水”的概念基本没有歧义。而“三湘”得名其实也是因为洞庭湖在湖南境内独特的地理、文化地位。由于洞庭湖地处湖南北部偏东,地形以湖泊、平原、丘陵为主,明显不同于西边和南边的崇山峻岭,地形决定了洞庭湖周边区域的交通、历史、文化都比较发达。这样,洞庭湖辐射的平原、丘陵区域自古就相对比较发达,作为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为“湘中”;而西部雪峰山脉一带,名为“湘西”,南部靠近南岭山脉的区域名为“湘南”。在后面的几节课里面,我们接着学习了湖南的“人文”,说到这,我可以看出老师眼神里说不出的自豪,而老师的自豪来源于近现代湖南的崛起:XX省是中国名人第一大省,英雄豪杰众多。谁敢叫号,可能被一串人名淹死。湖南在近代历史上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名人辈出的省份,特别是政治军事方面的人才之多,位居全国之冠。代表人物: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田汉,谭嗣同,黄兴,曾国藩,蔡伦,王夫之,左宗棠,齐白石,周敦颐等等。他们这些本身就是十分优秀的人还十分的团结,组成一个又一个群体:以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第1页共3页以谭嗣同、唐才常、杨毓麟、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为代表的新民学会派。这一个又一个的人才群体在中国近现代社会舞台上扮演了各自的角色,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是感到作为湖南人的骄傲和自豪。本次的《湘籍伟人》课程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在课程中,我们集体观看了历史纪录片《恰同学少年》——一曲由近代众多伟人们谱写的革命赞歌。即使隔着荧屏,伟人们荡漾的激情和勇敢的奋争仍然让我深受震撼和鼓舞。回到主题一想,伟人们为何会成为伟人。他们为什么会成功。转念一想,其实答案是多么明显啊。是他们不屈的身影,让我明白了坚持理想的重要;是他们近乎疯狂的执着,让我知晓了热情的不可或缺;是他们受人尊敬的品质,让我彻悟怎样做人才是成功的。不知是什么原因,当我看到青年毛泽东为了他心中的革命理想而选择半夜从家中逃回长沙,分别至亲,只是为了不听从父亲的安排,去过一辈子的平庸的生活时,我觉得内心深处的一块被狠狠地撞击了一下,让我顿时羞愧难当;当我看到那一群被免学费的优惠吸引而聚集到一师的寒门子弟时,心里只有对他们的满满的崇敬,即使现实残酷,他们的精神依旧抖擞,他们的理想仍在闪光。想想自己,梦想在哪呢。或许也曾有过理想,可是我却没有坚持到底,终究在平凡的尘世挣扎着。现在,我想改变。没上这次课程之前,我或许还没有那么具体地感受到伟人们对于事业的执着和热情,我们往往只看到他们光鲜的结局,却忽略了背后的辛酸。看看常常食不果腹的青年毛泽东,由于家境急转直下而放弃报考北大的萧子升""如此困难的他们却仍然不懈地追求着革命理想,即使在许多人看来他们的理想太过疯狂,但是我却看不到他们有任何的退缩,若无极大的对革命事业的热情,他们又怎么能坚持呢。现在,我也想以伟人为榜样,改变自己。其实,在观看《恰同学少年》时,我感触最深的是伟人们的优秀品质。我感动于毛泽东对父母的深情以及在分别父母时第2页共3页掉落的男儿泪,我触动于萧子升体谅父母而放弃考取北大的机会,我也欣赏伟人们之间的深厚的革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