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讲座提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今天教育的主旋律,2000年,在达喀尔举行世界全民教育论坛,中国也参加了,最后的行动纲领里面有一句话:向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一个胜利,但如果不能向他们提供保证质量。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向课堂挖潜,向45分钟要质量。课内低效,课外乱忙,白天不努力,夜间熬灯油的做法是本末倒置,课内低效率,课外抢时间、压作业,搞题海战术,质量上不去,上去的也不是真正的质量,只是考试成绩而已。只有每节课都追求高效、实现高效,才有阶段性高效和最终的高效,才能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我们的最终教育目标。一、明确内涵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主动、积极、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发展和进步。高效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它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对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的颠覆。有效教学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参与”,其基本目标应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参与度,是判断课堂教学高效还是低效的重要指标,强调的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自觉的参加教学活动,而不是仅仅是少数优生积极主动。学生的进步、发展、提高,才是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无效、高效低效的唯一标准。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深刻度,是判断课堂教学高效还是低效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的程度,不时仅仅只看表面上的热闹或活跃,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维,都在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动脑筋,才是高效的。高效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高效课堂要关注两个度:精力流失度和目标达成度。精力流失度考察效率,目标达成度考察方向和程度,即效果。课堂的高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放得下罗嗦,把时间交给学生。放得下直白,把思考留给学生。放得下架子,把交流让给学生。放得下手脚,把机会交给学生。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要讲效率,但其最终目的应该是追求效果。教学效果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不能由于显性效果的不明显而轻易认为那是“无效教学”,因为还有隐性效果有待观察。为什么?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谓高效,有如下含义:有效果(显形效果):学业成绩(表征);认知提高(学有所得:从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能到能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进步、变化)(内容)。有效用(隐形效果):①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善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效用之一:直接用、显性用);②当下学习对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效用(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学习者的后续发展打基础,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培养带得走的能力)(效用之二:长期用、一生用);③人变得聪明(聪慧)、文明(有教养)(知识转化、内化为智力、品德)(效用之三:间接用、隐性用)。有效率:减负增效(内涵);身心健康(前提);幸福指数(解决“苦教苦学”问题)(核心)。与高效课堂相对的,是低效课堂,甚至无效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