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资料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谈话,情境导入:1、播放香港紫荆花雕塑图片。那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尊雕塑吗?看到它你马上想起了那里?想到了什么?是啊,1997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归的日子,香港这个与祖国分离了一个半世纪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当这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扎根在深深的祖国大地上的时候,13亿中国人民的心沸腾了。2、当时你们还没有出生,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香港回归录像)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香港就是我们的亲人,香港一个漂泊半世纪的游子终于要回家了,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我们的诗人李小雨也将自己的思绪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了下这令人难忘的最后一刻。这节课我们学习24课《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二、读题解题。--11.请根据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课件:阅读提示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边读边思考:永载史册的时刻将要到来了,每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2.这是一首诗歌,这首诗一共4节,其实就是4幅图,一幅图就代表着一节内容(出示4幅图,每个图就是每节内容的代表)三、自学自悟,汇报交流。进入第一幅图。(1)(出示课文第一节的内容,用倒计时牌做背景)谁来有感情的读一下呢?(2)、交流:按“先读找到的诗句-----抓重点词语说理解体会-----有感情的诵读”的方法汇报学习成果.(3)、指导朗读:还有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怀抱,我们已经听到她越走越近的脚步,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地)那就起那就请你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这小节。齐读。进入第2幅图。(出示课文第2节内容,以升旗作为背景)(1)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节内容。老师好像没感受到你的感情啊。你说说这一节是讲的在做一件什么事?生回答:升国旗,标志香港马上回归。(2)这节里面有个很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生回答:排比。排比有什么作用呢?生回答:强调!强调什么呢?生回答:强调香港即将回归时我们的心情很激动无比!(3)是啊,一组排比句把我们激动、自豪与喜悦的情感写的有多浓啊!如果此刻你就是交接仪式上的领导人,或是一名升旗手,或是一名记者,或者你就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这一过程,你应该怎么读这一节呢?谁来试试。(可以男女生混读)进入第3幅图(第3节)(1)(出示课文第3节内容)我们一起先有感情地读读这一节诗(齐读)--2(2)学生汇报交流,大家补充。还按“先读找到的诗句-----抓重点词语说理解体会-----有感情的诵读”的方法汇报。抓住以下几个重点词语和问题交流: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所以有激动地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3)引读:这段历史是沧桑的一百年,也是屈辱的一百年,我们的心不仅有愤慨,酸楚,痛心!我们的心还有,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感受这复杂的心情吧,(出示第3节课文内容,师生合作读,老师读蓝字,生读红字)4、进入第四幅图。(课件出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