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语文质量分析陈慧祯<一>、试卷特点1、考查范围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至第六单元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课后古诗十,名著《西游记》,学生目前的阅读水平及写作水平。3、试题特点本试卷难易程度恰当,题型贴近中考,且有一定的灵活性。1、重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2、重视对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情况的考查。3、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力及写作能力的考查。缺点:个别题目简单了点。4、命题知识和考点分析具体分布如下题号分值所考查的知识点一8课内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二、(一)10课内古诗文的背诵默写情况二、(二)14课内文言文的掌握情况二、(三)10学生对记叙文阅读及理解力的情况二、(四)18学生对记叙文阅读及理解力的情况二、(五)10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掌握情况三10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掌握情况四70学生的审题、选材、组材、写作能力情况<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学生总体情况年段平均分分布在112-120分之间,130分段70人,120分段660人。从学生的完成情况来看,课内知识掌握得不错,得分较高;课外的阅读能力、理解力及写作能力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或提高。2、学生各题的得分情况及原因分析如下:第1题、字词积累:此题学生得分率较高,一般出错一个字。例如:感慨的“慨”写成“概”;朦胧的“朦”少写了月字旁;滑稽的“稽”少了上面一点,嬉戏的“嬉”写成口字旁的。平均得分7分。第2题:古诗文背诵本题12空任写10空得满分,所以得分率较高,一般错2个,平均得分8分。出现错别字的地方有(1)句的“罔”写成“门”字头,(2)句“笼”写成“茏(3)“那”写成“哪”(4)“燕”写成“雁”(5)“没”写成“莫”(6)“的”写成地或者少写了。(7)个别学生由于对诗句内容没理解1清楚:“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建议:(1)加强落实背诵,容易错的字应该平常加以强调;(2)对古诗文诗句内容稍加以讲解,使学生对内容有所了解。(3)做相关练习题目,巩固知识。第3-6题这几道题诗课内文言文阅读题,从整体上看,学生把握较好,共14分的题目,学生大多在10-14分内得分点上。现具体分析如下:第3题解释加点字词。第(1)小题“虽”字几乎都答对;第(2)小题“至道”只要解释“至”,可学生的答案几乎是“至道”的解释;第(3)小题也是,“自强”只要解释“强”,学生多把2个字都翻译出来;第(4)小题“教学相长”几乎都答对了。第7、8、9三题总分为10分,整体得分较好。大部分的分数在7—10分。第7题概括母亲爱我的具体表现只要学生答出两点即可,只有1/4的同学答错,得分率比较高。第8题大部分同学能得2分,不能得满分是因为学生没有审题好,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是什么不清楚。第9题这题的得分率较高,总分为3分,大多数人都能答出要点,理由充分。建议:平时上课时多教学生审题。学生在平时答题中应学会答题技巧,把平时学过的阅读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多做些阅读练习,多阅读文章,平时多积累。《改变命运的一分》的前三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整体的把握情况,共11分,得分一般都在9分左右,学生的失分主要是概括能力不足。具体如下:第10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学生对于“简洁”二字定义不明,表述较啰嗦。再有阅读不完整,像小男生最后因这一分改变命运,不仅仅是变成好学生,成为第一个大学生……学生回答概括能力较差。最后有些学生把文章的主要人物表述错误,把小男孩表述成“我”扣一分。第11题5分,“讲原则”两分,“怕孩子挨打”两分,表述一分。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具体回答,部分学生直接照抄课文,也是啰嗦。第12题概括秦老师的人物形象,三个要点各一分。富有爱心(善良)1分,有责任感(讲原则或热爱本职工作)1分,充满教育智慧(有教育方法)1分。有些学生把第3点有教育方法,讲成有教学方法则扣分。第13题3分,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找答案的能力,基本满分,未能得满分的,是没有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第14题4分,考查学生对一件事的思考能力,得分点在于秦老师的那一分改变了小男孩的心态,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谈,不能泛泛而谈。第15、16、17题,名著阅读(10分):得分一般在8—9分,15、16题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