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千克和克”。【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3.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教具准备】1.学生每组托盘秤1台,重1克、1千克的物体若干,每个学生两包盐、1枚2分硬币。2.教师使用托盘秤1台,天平1架,2分硬币10筒,每筒100个3.课前让学生到生活中了解有关物体“轻、重”的知识。【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让学生到超市调查有关物品重量的问题并完成表格。二﹑生活引人师:(显示各种称)老师这里有很多称,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指导看称)师:同学们认识的称真不少,你们知道这些称能帮我们做什么事吗?生:称物体的重量。师: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在调查中发现有的物品包装标有100g,有的标有15kg,这是什么意思?师:g表示克,kg表示千克。出示课题:克和千克三﹑在生活中学习(感受单位质量的物体)1﹑建立克的概念(1)出示1枚1角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说说感受怎么样?(2)师:这枚1角钱的硬币重大约1克。请同学们从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哪些物体重大约1克。(乒乓球﹑小发夹)(3)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重大约1克?(药片﹑小螺丝﹑钮扣)2﹑感受1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1)出示10枚1角的硬币师:你们知道10枚这样的硬币有多重吗?(10克)掂一掂10没硬币的重量,感受10克有多重。(学生动手掂)(2)师:如果有100枚500枚这样的硬币有多重?(100克﹑500克)找出重量分别是100克和500克的物品。(饼干100﹑食盐500克)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包装袋的标签)(3)掂一掂这两样物品。体验他们的质量。3﹑建立千克的概念(1)出示一袋大米。这袋大米的质量用什么单位?(千克)(2)在桌上找出用千克做单位的物品.(洗衣粉1千克)提一提,感受1千克4﹑进率教学(1)师:桌上哪些物品的质量和也是1千克呢?生1:两包砂糖共重1000克,和一包的洗衣粉一样重。生2:10包饼干共重1000克,和一包1千克的洗衣粉一样重。(2)使用盘秤验证。两包砂糖的质量等于一包洗衣粉的质量。得出结论:1000克﹦1千克。四﹑在生活中实践1﹑对比估计出示:将本子﹑苹果﹑书包与硬币﹑饼干﹑洗衣粉比较,估一估它们的质量。反馈:生1:我估计本子是几十克,因为它比一个硬币重,比一包饼干轻。生2:我估计苹果是几百克,因为它比一包饼干重,比一包洗衣粉轻。生3:我估计书包是几千克,因为它比一包洗衣粉重。验证:将本子﹑苹果﹑书包放在称上称,检验估计的结果是否正确。2﹑实践活动:当个小小售货员师:老师要买1千克苹果和500克鸡蛋,请同学们估计几个苹果重大约1千克,几个鸡蛋重大约500克。要求:先用自己的方法估出大概的个数,再用盘秤验证。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五﹑抽象练习1﹑说出这些物品的质量(图略)2﹑看看这一家子的体重(图略)小结:比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3﹑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文具盒约重300()一包大米约重25()六﹑总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们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