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枞阳中学甘飞课题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先从理论上分析得到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然后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电表量程的改装、电流表和电压表模型的建立等内容使知识得以拓展。本节内容注重串、并联电路有关规律的理论推导和实际应用。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学设计思路情景切入→回顾初中所学知识→理论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应用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电表改装原理→学生计算分压电阻、分流电阻→小结→布置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特点。2、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过程与方法1、经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关系的理论分析过程。2、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提高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勇于发表个人见解,敢于提出和别人不同的意见。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理论分析2、串并联电路及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表的改装。教学难点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初中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从理论上来解释这些特点,使学生体会理论探究的魅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完全可以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电表改装的原理分析。教学方法以理论探究为主,结合问题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观看多媒体,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体验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回顾初中所学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填入多媒体上的表格中。回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并填写。回顾旧知,建构新知(第一课时)理论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提出问题:根据高中学过的电场和电路的知识从理论上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应用高中学习的知识尝试解释串并联电路特点,思考问题通过问题串,使学生从理论层面逐渐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由初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电流、电压特点结合欧姆定律推导电阻关系。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困惑。应用欧姆定律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几个思考题,如:(1)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总电阻等于多少?(2)若干不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与其中最小的电阻的大小关系如何?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进行推导加深对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归纳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第二课时)将小量程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回顾旧识,问题导入回顾旧知识,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电表改装的原理,介绍表头的含义积极思维,利用学过的规律解题。通过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如果将表头和串联上的电阻看作一个整体,则可以当作电压表用。这样我们就把一个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了一个大量程的电压表了。积极思考,体会其中的原理。合作探究电流表的改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表头改装为一个大量程的电流表。根据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的原理积极思考,提出解决的方法。乘胜追击,提升能力。巩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电表改装的原理。总结电表改装的原理和思路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点评。再现课堂,交流收获引导学生小结,体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美妙。布置作业布置课下探究的任务认真思考,提出问题加强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开阔视野。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经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和电压关系的理论分析过程;2.经历根据电流、电压关系和欧姆定律,推导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的过程。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