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解决策略(转)摘要:采用“参与式教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尽管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相信,“参与式教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它能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理和人格得到健全,而且对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教学质量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都以教师讲解为主,基本上是满堂灌,从上课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很累,学生也不快乐,课堂效果也很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及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必须要改革。我校在城区完全小学中属于一所刚刚起步的学校,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良性发展,就必须寻找一种适合我校“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这几年的一线教学,及多次听评课和教学交流活动中我也汲取了不少对提高课堂教学有帮助教学方法。这学期我代的是一年级数学课,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第一次面对一年级的孩子,一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好动也天真活泼,面对这种特别活跃的课堂气氛,我想尝试用我们在新课改时提过的“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参与式教学”就是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使课堂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积极探索,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始摸索实验。经过这几周的教学实践,我首先感觉到这种“参与合作式”模式非常好,课堂充满了生命和活力,学生由被动的听讲变成了主动的参与,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但是,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实践,我也同时发现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如何既能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价值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为了使学生有成就感,不丧失学习的兴趣,我尽可能的多设计些简单易答的问题,但结果发现这类问题在教材中易找,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是照搬课本读,部分学生更是觉得问题太简单缺乏好奇心。后来,我试着增加了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但由于学生知识面太窄,时常出现要么一言不发,要么言不对题的现象,此时教师如果再引导学生思考并补充讲解,就会使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都完不成,更不要说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培养了。二、如何调动全部的学生都来参与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强调人人学会才是目标,人人成功才谓成功,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但是全班五十多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课堂上学习,要么被动接受,要么无动于衷,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如果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督促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上,就会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三、教师如何讲,讲多少“参与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一堂课45分钟,教师的讲解不能超过10分钟。但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我们的有些学生连幼儿园都没上,想让他们从这短短十分钟中人人都掌握并消化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还是有困难的,尤其是思维比较缓慢的学生。当然对我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参与式教学”让教师由课堂的表演者变为幕后的指导者,一时感到无所适从,而且总是担心或潜意识里认为我不讲,学生肯定不会或不能掌握,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四、分组教学,如何激发每个组员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课堂认为分组学习是落实教学的关键,课堂形式要求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充分“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但是我们一年级班额大,如果分6个小组的话,每个小组就有近十人,不便于合作探究,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能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引导。五、课堂活跃了,如何做到“活”而不乱有人把有效课堂理解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我很向往这样的教学课堂,可实际情况是我放开了手准备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