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定风波-洛阳外国语学校-郭洁琼VIP免费

定风波-洛阳外国语学校-郭洁琼_第1页
1/15
定风波-洛阳外国语学校-郭洁琼_第2页
2/15
定风波-洛阳外国语学校-郭洁琼_第3页
3/15
定风波苏轼执教:洛阳外国语学校郭洁琼1.感受词人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2.学习“知人论世”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学习目标读准字音同行xíng吟啸yínxiào芒鞋máng料峭qiào萧瑟sè一蓑烟雨suō读懂词意1.芒鞋:草鞋。2.吟啸:高声吟咏长啸。3.蓑:指雨具蓑衣。4.料峭:形容微寒。5.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读懂词意不必去听那风穿树林雨打树叶之声,只管放声吟味,缓步而行。手把竹杖,足踏草鞋,轻便如飞,胜过骑马。谁怕这风雨中的行程?我正欲身披蓑衣,在茫茫烟雨之中度过此生。带有寒意的春风把酒吹醒,我微微感到天气的寒冷。山头的夕阳却应时而出,像在含笑将我欢迎。回头再看那寂寞凄凉之处,也已雨过天晴。我走向归程,既没有风雨,也没有阳光,不觉天色已渐渐昏溟。读懂词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1082年3月7日沙湖道中同行、余遇雨知人论世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知人论世“知人”即研究诗人,包括诗人的家世背景、生活阅历、性情学识、政治遭际、思想倾向、创作个性等方面。“论世”即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思想、社会风尚等方面。“知人”“论世”二者互相联系,只有既知其人、又论其世,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旨趣和文化底蕴。知人论世·苏轼苏轼年仅19岁便一门三父子同时中进士,名震京师,据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记载“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此时的苏东坡,太后垂青,官场得意,文名日盛。知人论世·苏轼正是待机施展青云之志之时,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关押103天,受尽从肉体到精神的侮辱和折磨,几近死亡边缘,他给苏辙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绝命诗句。经多方面竭力营救,幸免一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正月以罪人身分到达黄州。知人论世·苏轼以待罪之身贬到黄州后,逐渐从烦难中解脱出来,或寄情山水,或往来民间,“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乐,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木,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在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知人论世·鉴赏诗词请结合具体词句及苏轼经历赏析《定风波》。例:“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中,“轻”,并不是他“身轻”,而是他的“心轻”,是他乐观精神的一种体现。“竹杖芒鞋”本是草野百姓的装束,也是苏轼在黄州“半是闲人半是罪人”处境的体现。而“骑马”,是官者的形象,所以这一句鲜明地表现了被贬苏轼的精神境界是超然外物的。《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定风波》: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行香子》: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知人论世·鉴赏诗词作业:运用“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自学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9END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定风波-洛阳外国语学校-郭洁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