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帝秦始皇淮南七中初一(12)班杨文静指导老师:袁晓明你从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缓缓走来,依旧带着一身霸气和帝王之风,笑看着你身后发生的几千年的风云变幻,似乎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一声怒吼:我才是中国的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央浮云,诸候尽西来!”灭六国,秦始皇人生中的一件重大功绩,也是我们熟知的故事。以韩为始,以灭齐为终,秦皇结束侯间的互相攻伐,总共用了十年。时间说长实在不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比起绵延了数百年的乱世,这实在是弹指一挥间;说短也不短——从29岁到38岁,占用了他一生五公之一的时间,而且正是一个男人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黄金十年。我们或许可以说,秦始皇把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统一天下而斗争。十年统一战争,有正面战场的金戈铁马,也有间战邦交波诡云谲,还有和平统一的和风细雨。它凝结了一切吸引人眼球的戏剧化要素,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必然的、偶然的、合乎逻辑的、充满巧合的:这是有韩非子之死的《广陵散》般的凄凉,有李牧遇害的《林冲夜奔》般的压抑,有荆轲暗杀的《将军令》般的惊险有水淹大梁的《江河水》般的刺激,有六十万对六十万大会战的《十面埋伏》般的激情澎湃,也有兵临城下对手却直接缴械投降的《平沙落雁》般的波澜不惊……所以,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一首壮阔雄浑又不乏柔肠百转的宏大交响曲灭韩的牛刀小试是它的序曲,主旋律灭越开始渐入佳境,随着灭燕灭魏一步步走上高潮,灭楚的巅峰对决则无疑是最响亮的绝唱,而五国灭亡后齐国的不战而降,恰如余音绕梁的尾声。至此,大幕才徐徐落下,演奏时至此结束。你的统一六国为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你的专制集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后朝的历代君主尊奉你的制度,一次次分离聚合推动了中国历史滚滚向前。按我们的思维,秦始皇的人生辉煌,在这里已经达到巅峰了,历史上像他那样结束分裂割据,最终统一天下的皇帝,本就屈指可数。刘邦不过击败了注定要失败的项羽,便可意气风发地唱起“大风起兮云飞扬”;曹操只是大体统一了北方,便不无自豪地宣称“设若天下有孤,不知有几个称帝,几个称王”;就连赵匡胤,仅仅是灭掉了几个微不足道的小国,连北方敌土都没收回来,就自比为太阳,吹嘘“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更何况秦始皇结束的是数百年的分裂呢?然而,他没有向他那几位后辈一样,在历史留下什么振聋发聩的声音,他留下的,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一直传承至今的国家。秦始皇,他不是个诗人,他是个政治家,所以他不必去唱那些高调的——他不需要,想必也不屑。臧克家曾在诗中写道“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本来这种说法,曾在各地留下多块石刻的秦始皇,似乎也因该属于那”那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一类人,然而事实上恰恰相反,纵然往事越千年,他的影响力却依然在当今的华夏大地无处不在,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的灵魂依旧附着在那些沿用了上千年的有形的无形的资产上:长城、灵渠、直道、群县制、方块字、度量衡……与它们相比,灭六国,一天下的功绩,仅而显得不那么突出了。所以对秦始皇来说,灭六国,既不是他人生的顶点,也是他人的终点,也不是他人的顶点,反而是另一个起点,一个继续去开创辉煌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