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一材多用”——中考记叙文写作构思指导广州市增城区正果中学马彩云一、什么是“一材多用”?指同一个写作素材,既可以把它运用在甲题目的作文中,也可以把它运用在乙题目的作文中,还可以把它运用在丙题目的作文中。二、材不在多,会用则灵阅读下面这则作文素材,你认为这则素材可以适用哪些文题?请选择其中一个文题完成表格内容。素材:周末,我在房间通宵玩电脑。第二天正午,房门被突然打开,原来是母亲拿苹果给我吃,我假装在网上查资料,母亲还夸奖我用功。母亲出去后,我一直玩游戏。当我打开门走出去时已经是黄昏,我看见母亲站在阳台上,她看着楼下嬉戏的母子。文题:《找回》《外面,春光明媚》《游戏》《看见》《转身》《最美的黄昏》素材文题动情点或侧重点情感或感悟周末,我在房间通宵玩电脑。第二天正午,房门被突然打开,原来是母亲拿苹果给我吃,我假装在网上查资料,母亲还夸奖我用功。母亲出去后,我一直玩游戏。当我打开门走出去时已经是黄昏,我看见母亲站在阳台上,她看着楼下嬉戏的母子。《找回》我望见已经是黄昏,屋里满满的一片落寞的金黄,母亲站在阳台,望着楼下嬉戏的母子。我望见了母亲侧脸上的丝丝皱纹,母亲佝偻着背,身旁没有任何依靠……我已多久没陪母亲好好说说话了。每天,我都沉浸在那虚构的世界里,把母亲挡在门外,连同那阳光与空气。母亲虽然孤独,却不敢打扰我,连被我的小技俩欺骗了也不知道。我曾经迷失在网络游戏里,过早地丢失了那份孝顺与纯真,也过早地让母亲被孤独包围。在爱与键盘间,我要找回可贵的前者。小结: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感悟,这不仅能使枯燥的材料变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同时也可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三、怎样“一材多用”就是对已有材料进行新的审视,按照本次作文的要求加以改造调整和补充。严格地说,这是对原有材料的再创作过程。四、例文引路,探究方法(一)你发现例文一和例文二哪些段落完全相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文运用的相同的素材。素材概括:一天,我准备拿盒饭时,看见送外卖的哥哥全身都被雨水打湿了,于是我断定盒饭肯定也被打湿了。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的盒饭没湿,因为送外卖的哥哥把原本应该盖在他身上的雨衣披在了装盒饭的篮子上。《身边的普通人》《真相》从表现送外卖哥哥品质的角度从揭露事情背后真相的角度同一个素材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能挖掘不同的主旨,就能写出不同的文章。(二)那么怎样才能把本来用在甲文的素材运用到乙文呢?“一材多用”有哪些基本方法呢?找出两文的不同点,探寻方法。•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他,日复一日地重复他的工作,却不厌其烦。他,一个身边的普通人,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怎样待人处事。——《身边的普通人》第①段•我们往往只看到事情的表象,却忽略了真相。——《真相》第①段开头1.《身边的普通人》和《真相》的不同,分别是:•没错,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可他却有着一颗不普通的心。他为他人着想,他细心,他善良。他用他的行为告诉我做人处事的态度:做人要学会将心比心,为人着想;而对待每件事情则要细心,努力做好。一个身边的普通人,一颗不普通的心。——《身边的普通人》第(11)(12)段•意外发现的真相,使我明白到:我们做事对人不能凭主观臆断,不能在自己没弄清真实情况前便妄下断言,应该在了解真相后再对某人某事做出评价。——《真相》第⑩段结尾2.《身边的普通人》和《真相》的不同,分别是:•一个普通人,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真是难能可贵。他在我心里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身边的普通人》第⑧段•原来盒饭没被打湿的真相是这样。——《真相》第⑨段点题句3.文章主体部分中的也不同,分别是:方法一:点题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点出文章的标题,呼应标题;另一种是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此种点题句通常运用抒情议论的形式来呈现。先审题,改点题句。(1)《身边的普通人》的写作重点是:主旨4.两文的不同,不同。写作重点(2)《真相》的写作重点是:要写出送外卖哥哥的言行举止,通过其言行举止来表现其不普通的心、优秀的品质。要写出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