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推动专题内容分析一个主题三个阶段一个方向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西学东渐”“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向西方学习一个方向器物制度思想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三个阶段辛亥革命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专题联系必修一: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必修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展;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三: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基本方法1.要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放在中国近代社会巨变这一时代背景中去理解。关注思想变化与经济、政治民主斗争的内在关系。2.可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字或影视资料再现历史,直观的感受历史。3.在分析每一阶段思想特征与影响时,可联系“近代民主革命”相关内容,提供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分析历史问题。4.评价历史人物及思想,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性与阶级性。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课标要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识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向西方学习”的主要著作、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影响;归纳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以及每一历史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引导学生搜集相关人物资料,介绍,开展集体讨论教师充分创设材料与问题情景开展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有机渗透相关的史学理论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教学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课外阅读内容:“徐继畲、姚莹及其代表作”“走向共和”课前准备分小组去搜集有关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相关资料,包括生平与主要的思想及代表作等。活动设计:课堂教学中先后呈现两组图片,由学生代表介绍所搜集的资料信息,教师再设计相关的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讨论。一、争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科技学生活动1.学生代表介绍课前搜集的相关历史资料;2.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要看世界?看到了什么?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1)简要引导学生分析睁眼看世界的原因鸦片战争以来,历史沧桑巨变使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痛苦地认识到,昔日他们眼中的“蛮夷”有着比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更高层次的文明。于是,他们走出狭窄的书屋,放开视野,去看世界,学世界,追赶世界。从而使晚清的思想、科技、教育在“西学”的影响下,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2)认识记忆林则徐、魏源及其主要思想林则徐《四洲志》《华事夷言》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新式水师。材料二: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设问: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②他们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认识当时的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了解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3)理解应用知识二、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制度1.请小组代表介绍以上四位维新思想家的有关资料。2.归纳教材中有关四位思想家对维新思想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