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3.对驳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马南邨,原名邓拓(邓子健)(1912—1966)笔名叫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在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驳论文: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驳(驳论点)。或者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请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马南邨()王粲()咬文嚼字()cūncànjiáo请准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不求甚解:(2)咬文嚼字:(3)因小失大:(4)豁然贯通:(5)开卷有益:原指读书指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读书有好处。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文章批驳的观点是: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针对这一观点,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1)树靶子:开门见山的提出反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同时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2)引出处: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3)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4)援例子: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活读、会意。(5)引语录:引用陆象山的语录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6)结上文:提出自己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应该如何全面理解?“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了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驳论文的批驳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本文属于哪一种?本文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释“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的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本文的论证思路: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正确的读书态度:虚心、活读、多读、勤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