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类别:B类标题:借媒体之魅采撷语文之美姓名:陶怡琳单位:湖北省襄樊市大庆路小学通信地址:湖北省襄樊市大庆路小学联系电话:13972231770电子邮件:taoyunmei@163.com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借媒体之魅采写语文之美——《翠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翠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生动、形象的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同时还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二、教学目标分解表:目标范畴知识点学习水平知识理解应用模仿操作注意反应认知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技能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是如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情感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阅读训练的重点,习作训练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至于习作训练,学生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刚开始接触,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前往往不会观察,写作时抓不住主要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四、教学设计理念及策略:本课共有四个自然段,共需三课时。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由于翠鸟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息息相关,因此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而这一段又是一个描写动物外形的优秀片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安排多媒体出现的时机,创设出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练说翠鸟外形,并将叙说顺序同作者描写顺序比较,同时利用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的翠鸟身体各部分动画图,加深理解按顺序观察翠鸟的方法。另外,还借助动画及图像,结合上下文理解了文章的重点词,借助重点词体会作者抓翠鸟的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方法,从而使重点及难点得到突破。五、教学媒体设计:媒体使用一览表六、形成性练习表:知识点学习水平题目内容1了解、应用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媒体类别使用顺序知识点媒体内容媒体作用媒体特色时间资料来源课件1激趣导入播放翠鸟的外形以及捕鱼时作迅速、敏捷的画面。直观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的敏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展示翠鸟的外形美和捕鱼时动作的迅速、敏捷。激发学生积极性。2'自制课件2自读质疑出示“橄榄”和“苇秆”的实物图片。通过看课件,让对陌生的“橄榄”和“苇秆”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清晰的认识。化陌生为形象、直观。1'自制课件3理清顺序按顺序展示翠鸟的外形。化抽象为具体,学生饶有兴趣而又轻松地把握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化抽象为具体直观。2'自制课件4抓住特点1依次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相应颜色。句子。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语言的恰当与精妙,也为了让学生区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