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精讲之我见襄阳市太平店中学章文涛樊城区扎实推进“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改革已经两年多了。我们在不断强化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引导探究的同时,有部分学生新鲜感产生一些审美疲劳,作为文科历史课堂应该也必须注意精讲,以调动学生参与课改的热情,提高自身能力。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表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虽然现在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教师语言传授仍对实现新课程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历史精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历史精讲应该生动具体,有感染力。历史都是过去的事实,是有血有肉的人类自身活动的记录。由于种种原因,历史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往往将一些生动具体的历史现象和事件变成枯燥的概念和结论式的术语。那么,为激起学生的兴趣,再现历史人物和事件,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形象鲜明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一位老师在讲世界近代史《美国独立战争》时,为使学生深刻体会大陆军斗争的艰苦,做了如下描述:“大陆军四五个士兵合用一只枪,冬天的时候士兵在城镇行军,地上会留下一行血淋淋的脚印,说明他们没鞋穿。士兵在冬天要御寒,就得把马毯拿下来,裹在身上,裹着马毯冲锋,衣衫褴褛,军容不振。”这段描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通过袁老师鲜明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当时历史情境,大陆军士兵武器装备落后,克服种种困难争取国家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都鲜活表现出来。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同时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也有重要作用。在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一课中,一位老师在介绍了徐光启的科技成就,忧国忧民思想,以及他最早接触西方科技,最早察觉到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历史贡献之后,添加了一个徐光启之死的细节,她说徐光启71岁死于大学士官位,“盖棺之日,囊无余资,据说只有白银10两。一品大学士,不置家产,多少年来为后人钦佩。盖棺之日,囊无余资,闪耀着徐光启金子般的品质。”启发学生从优秀科学家身上学到人生的价值。老师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渗透在坚定的话语之中,做到了以言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历史精讲应该深入浅出,具有通俗性。历史教材的编写,多采用书面化的语言。一些概念化的术语,如内阁,联邦等往往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水平等,深入浅出,使书面语言尽可能口语化,或者旁敲侧击,用一个比喻一个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如在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课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老子“无为”“以柔克刚”等较为生僻的哲学思想,一个老师用了以下事例:顺其自然的衍生状态叫做以柔克刚,最简单的道理是水滴石穿,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比如你嘴里面最硬的是牙齿,最软的是舌头,人老了,牙齿掉光了,但没见过掉舌头的。大树比小草高大,八级风一来,大树连根拔起,还没见过小草满天飞的。几乎都是大众化的口语,朴实无华,明白流畅,所举事例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不仅能帮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障碍,还增添了课堂的光彩。历史精讲应该诙谐幽默,具有趣味性。“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要素,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盐,枯燥乏味的语言如同一盘忘记加盐的菜一样破坏着食欲,不论其营养价值多高,总是食不知味,不会脍炙人口。”语言的诙谐幽默能体现教师的智慧,提高学生的兴趣。一位老师在讲二战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一段说“埃塞俄比亚遇上意大利,那真是幸运。意大利属于拉丁民族,人民生性浪漫,他们的热情和智慧大都投注到了足球和歌剧上,战争是他们最不擅长的一项活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数十年间,意大利军队几乎屡战屡败。他们的作用就是为凄惨的战争增加了一抹喜剧色彩!”一口气道来,将亚平宁半岛居民的民族性说得活灵活现。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中,叙述慈禧不自量力向列强宣战时用了这样的话“就在这时,端郡王伪造了一份诏会给慈禧太后。说:列强说让你退位,让光绪皇帝继位!”慈禧太后急了,“哼!气死我了,这帮兔崽子太欺负人了,我要跟他们宣战!”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