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曹刿论战•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三字经》左传谷梁传公羊传春秋三传传:注释作者公羊高作者谷梁赤作者左丘明•代表先秦文学的最高成就。•原名《左氏春秋》和《春秋左氏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关于《左传》史学名著归类:1.编年体:《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左传》-----《曹刿论战》2.纪传体:《史记》-----《周亚夫军细柳》3.国别体:《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关于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双目失明。•鲁国人,曾任鲁太史。•著《左传》、《国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1.练读课文,注意句读2.展读课文,小组竞赛3.齐诵课文,理清内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时间:战前→战中→战后曹刿:____→____→论战整体感知文章分为几部分?各自写了什么内容?问战参战议一议1.看注释,结合工具书译文第一段。2.小组合作,快速交流,解决疑难。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派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拜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说:“小恩小惠不能普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用来祭神的牛、羊、猪、丝织品等,我从不敢夸大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会按照诚心来判断。”曹刿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此来作战,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您去。”1.曹刿不听乡人劝阻一定要见鲁庄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取信于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取信于神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3.从本段看出曹刿与鲁庄公各是什么样的人?曹刿:关心国家命运、有政治远见、有爱国情感内容理解最重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因为他认为这是“忠之属也”——取信于民。鲁庄公:目光短浅,政治上缺乏远见2.在鲁庄公迎战齐军的三条理由中,曹刿最重视哪一条?为什么重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011·苏州)•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中考链接第二课时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复习提问议一议1.看注释,结合工具书译文第②③段。2.小组合作,快速交流,解决疑难。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鲁庄公与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国的军队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现在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将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