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人教版)来宾市兴宾区河西小学郑利秀【内容提要】“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发挥学生最大潜能地动脑、动手、动情投入到学习当中来,笔者觉得有效或者高效的提问不可少。以下就是笔者通过四个方面来论证:一、提问要简单明确;二、提问要在知识的关键处和疑难处;三、提问后要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四、提问后的评价要真诚。【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提问放手主动参与“参与式教学”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动脑参与,动手参与,动情参与。“参与式教学”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等,才算有效或者高效的提问。下面就来谈谈笔者在“参与式教学”数学课堂上是如何提问的:一、提问要简单明确提问指向明确,问题就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抓住要点,思维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认识圆各部分特征”时的情境再现:师说: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准备的那些圆片,请拿出来,请你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看看大家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跟同伴说一说,时间是五分钟。小组汇报时,师问:“哪个组来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生1:我们组发现了有无数条半径和无数条直径,而且半径×2=直径,也就是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用字母这样来表示它们的关系,边说边板书:d=2r或者r=d。生2补充道:我们还发现圆是个轴对称图形,因为对折了,能够完全重合。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说明圆有无数条直径。师问:圆的对称轴就是圆的什么呢?生2:直径。师:快乐队的同学经过操作发现了很多有关圆的知识,哪个组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呢生3:我们组发现圆的直径都相等,半径也相等。笔者发现了问题的存在,提示下面的学生,有没有什么要说的?生4质疑: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直径长度都相等吗?我觉得有问题,这里要有个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或者相等的圆里所有的半径才相等,所有的直径也才相等。你看我手里的这两个圆(说的时候把手中的圆举起来),一个大圆一个小圆,它们的半径不相等,直径也不相等。(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响起)在这个环节里,我在学生操作讨论前已经提供了简单明确的要求,在学生操作完后交流时,放手让学生去谈谈自己的发现,作为教师的我,在其中只起到一个组织,引导学生对圆的特征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求,设计简单明确的提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动手,动口以及动脑地参与。这样就拥有学好数学的动力,我们的教学也能达到了高效。二、提问要在知识的关键处和疑难处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笔者在一次教研课上听了《通分》这节课。在知识的关键处执教者是这样来提问的:“怎样把和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呢?”“用什么数作为和的公共分母?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公分母的?找到公分母后,再根据什么性质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分母都是20的分数?”大家独立思考后与小组成员交流。大家都知道通分的关键就是找公分母,在合作交流之前设置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通分方法的掌握、理解,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在知识的疑难处,她这样提问:“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呢?能不能转化成旧的知识来学习呢?怎样转化?”同分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但是异分母分数大小是怎样比较的,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处的,这时教师适时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三、提问要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式教学”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能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每个问题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度,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只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如我在教学《烙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