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反思陈坪中心校东湾小校刘菊芳《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使学生准确地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一般就能数到100,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涉及到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高低的数数品质。针对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1、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起点。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往往能很流利地数出1——100,但若让学生去数实物时,不是多数就是少数,常常手口不一致,同时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为此,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对教学重点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2、注重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已经会数20以内各数,并有了数是数出来的初步感受。当物体的个数多于20时,有相应的数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吗?怎样来数这些物体的个数呢?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一个一个数黄豆、一十一十地数方格过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这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不仅让学生自主数出了100以内各数,而且体会到认识100以内各数的知识,明白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我们的祖先发展数概念的重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让学生在猜数中建立数感,先让学生感知10黄豆有多少,再让学生感知20粒有多少,最后让学生估计这么100粒大约有多少。最后,让学生感受百羊图等…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建立学生的数感。但是在数小羊图的时候,我应该引导学生十个十个去数,让学生用笔在书上圈一圈,然后再数一个十,两个十、三个十、四个十……十个十,最后再数10、20、30、40……100,这样再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去感知10个十是一百,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再让学生去读,学生感受就会更深刻一点。在这节课中,也有一丝困惑,估算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是否已经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