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自主学习的翅膀《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思想品德课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每一名思想品德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自主学习的文章、研究课如雨后春笋。仔细咀嚼,在启发、受益之余,如何让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也浅谈自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尝试。一、掌握方法——自主学习的前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老师们的共同追求。但是,学生如果只有自主学习的热情,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无从学起,自主学习很可能是流于形式,无实效可言。因此,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学法,并付诸运用,自主学习才有可能插上飞翔的翅膀。1.预习中实现自主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一般方法,让他们学有条理,学有方向,至于学生最后是怎样预习的,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进行预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作出自主选择。2.探究中实现自主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表明: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突出主体性,更能培养创新型人才,更能促使自能阅读能力的形成。因此,课堂上往往听到老师让学生提问,可是也常常听到学生的提问琐碎、肤浅、甚至不着边际,而这时的老师有草草应付的,有皱眉头的,有束手无策的。究其原因与提问的方法指导关系密切。让学生掌握质疑的基本方法,问题就会比较有针对性,比较有思维价值。3.激发想象实现自主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就会使唤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二、聚焦课堂——自主学习的阵地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流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保护环境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生活中人们乱扔垃圾的情景,让同学判断这些行为哪些是保护环境的行为?哪些是破坏环境的行为?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感到新颖,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开展“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电化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运用,能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学生接受。如在“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一课的教学中,可以播放孟祥斌、闵恩泽等感动人物的事迹片段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对社会责任感有深刻的理解。开设时事论坛,激发学生求知欲。把丰富生动的时事事例和教材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开设时事论坛,引导学生把时事与教材结合起来。例如:在讲授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时,让学生就人大通过的《反国家分裂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讨论。三、个体体验——自主学习的沃土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火花都是一笔财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自己独立的情感投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体验,这样,课堂上才可能出现一个个不同的新视角,一朵朵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才有学生个性的张扬,自主学习才有可能真正落在实处1.给学生一片空间老师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要大胆地放,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纵情地驰骋。无论是老师的问题或是老师选择、把握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作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必须是涵盖面大的,有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的。2.给学生一个舞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学生有了个体体验,老师要提供他们展示的舞台,为他们动口、动手提供时间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