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运作程序,做实基础工作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近年来,在市总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方针,以工会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为依托,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主线,以实现企业利润和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同比例增长为抓手,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行了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大胆探索,求实创新,分类指导,规范运行,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使全区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规范率不断提升。截止今年七月底,全区共有各类企业146家,在100%的企业启动了工资集体协商,90%的企业工会发出要约,企业单签工资集体合同70份,覆盖法人单位83个;签订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12份,覆盖企业73家;签订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3份,覆盖企业38家。目前,全区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企业133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1%,覆盖职工7.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92%。其中,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111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76%,占签约企业的84%,覆盖职工6.9万,占签约企业职工总数的87%。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一、做好三项工作,夯实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基础1、争取党政支持,确保工作高起点。工资集体协商关系到区域经济建设,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每年都向党政联席会议作详细汇报。区委、区政府对工资集体协商非常重视,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议已两次听取区总工会工作汇报,采纳区总工会的意见,明确提出五点:一是把加快分配制度改革,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确定为全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议题,提高全区各界对工资集体协商的关注度;二是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在全区企业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三是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和区总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四是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确定为三方机制协调劳动关系的重点工作;五是将工资集体协商推进情况作为年终各级党政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在全区引起了较大反向,一乡六办和发改局及相关部门都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目标措施,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助推、各方协力、劳资共决”的工作格局。2、强化协调联动,瞄准工作着力点。我们成立了政策咨询组、指导签约组、督导监察组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三组一员”骨干队伍,对以上24名同志与17个对口单位工会主席共41名人员,分两批进行了培训;区总工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税局、地税局、工业促进局、工商联、社保中心等部门建立起了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中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大家共谋工资集体协商,共推工资集体协商,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氛围;我们还在区总工会成立了专家指导团,在乡、办和发改局成立了专家指导组,确保了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规范运作的人力和政策保障。3、完善协商主体,确立工作立足点。首先,加强工会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增强协商双方主体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为工资集体协商在区域和行业层面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其次,按规范程序产生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代表。职工方的协商代表由区域工会组织或行业工会组织选派、公示,首席代表由其工会主席担任;企业方协商代表由区域内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或由其上级组织组织联系区域内的企业主经民主推选或授权委托方式产生,首席代表由企业方协商代表民主推选产生。双方协商代表人数相等,一般为3—7人。第三,掌握协商重点。以职工工资为核心,可以就工资分配、工资标准、增长幅度、福利待遇等全方位协商,也可以就某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协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双方沟通,确定协商的具体内容。二、把好三个环节,力促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规范运作1、灵活掌握协商气氛。实际工作中,我们首先加强对职工方协商代表进行协商前的培训,抓住协商重点,掌握协商技巧,并一起研究、分析企业方提供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负债、资产损益及上年工资情况等各种资料,确保职工方协商代表“懂政策、会算帐、善分析、能协商”;其次,实际协商过程中,因势利导,灵活掌握协商气氛,产生争议,相持不下时就休会,会下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