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的伞》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章主要写了在雨中的伞下发生的故事,而且是一把“倾斜”的伞下。文章以“雨中倾斜的雨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彰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在抒发着内心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读起来也会清晰地认识到,雨中伞下笼罩着的是浓浓的亲情,时空变幻传递着的也是浓浓的亲情。【学生分析】当今,孩子们不论吃的,穿的,玩的,就连上学,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的呵护,那么它们是否感受到了爱的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事实上,现在的孩子对爱的感受确实缺乏,更不用说主动献出自己的爱了。这篇课文正适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2.侧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过程与方法: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2.细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和心理的词句去感悟浓浓的亲情。3.联系现实,拓展谈话,引导学生去感受自己身边的爱,培养感恩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亲情,享受亲情,回报亲情。教学难点重点:1.由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理。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回顾课文,引出爱。1.师:课件出示两幅图,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十一课《倾斜的伞》,谁来说说伞下发生了什么故事?生答。预设:雨中外公为年幼的丹丹撑伞;雨中丹丹为年迈的外公撑伞。师:倾斜的伞里蕴含着怎样的感情?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课件出示:画出“我”眼中关于伞的句子。3.理解温情的含义。(三)、品读赏析,感悟爱。1、自读课文2——11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导看第一幅图:一老一小,走在雨中,立在伞下,这成了雨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课文哪些自然段描述了第一幅图的内容。自由朗读。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了温情,让你感动,并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波浪线画出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设计意图: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读书,既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又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2、全班交流教学预设:(1)我惊讶的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生:外公用雨伞把丹丹全部遮住,外公对丹丹的爱,怕丹丹淋湿。(2)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生: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外公头顶上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让丹丹淋湿了。(3)“你是不是被淋湿了?”外公问。生:当丹丹发现外公的一半肩膀都湿透了,让外公赶快擦擦,可是外公没顾得上自己却先问丹丹有没有被淋湿,体现出外公对丹丹的爱。(4)“你的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呢!”我说。生:外公对丹丹深深的爱。(5)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生:当丹丹说伞歪了的时候,外公却笑眯眯地说:“没歪呀”因为伞没有歪向自己,丹丹也没有淋湿,所以心里很高兴,他生怕把丹丹淋湿了,学生体会出外公对丹丹的爱。(6)我困惑了:“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困惑”的意思。然后巧妙的解释引导学生困惑的读读这一部分。引导学生再次提问,作者为什么困惑?当丹丹知道明明伞歪向了自己,可是外公却说伞没有歪。外公又为何笑而不语?)(7)外公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生:当外公听到丹丹被大伞包住了,一点没淋湿,开心地笑了起来。再次说明外公的爱是默默的。(8)“外公,您肩膀都淋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