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新闻教育|新闻|出国|高考|院校库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教育要成全孩子的尊严、人性和未来正文我来说两句(681人参与)扫描到手机关闭2014-12-0719:04:33来源:搜狐教育手机看新闻保存到博客大|中|小打印搜狐教育讯12月7日,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聚教未来:人文与科技"年度盛典在北京饭店拉开帷幕,全国教育界专家、学者、媒体人及教育机构领军者等600余人汇聚一堂,就中国教育的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题为《传统与回归》的演讲中表示,中国教育的本质和教育功能的真谛不是教人混口饭吃,而是一个民族真正精神情感的树立。以下为于丹演讲文字:谢谢大家!谢谢搜狐教育盛典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我刚才听了三个部分。我要非常坦率的说,刚才这个部分是我觉得最舒服的。大家有这个感觉吗?刚才我听到各位老师对话的时候,我就感觉一种特别和谐的气场。前面的两场非常精彩,但是这一场让人觉得特别舒服。精彩有时候是因为一种全神贯注,舒服是一种价值默契与和谐。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众所周知了,但是刚才这场分论坛,我自己沉淀在这个气氛里面我自己的感觉意犹未尽。我特别想听叶老师讲她家的故事,我想听朱老师和余老师他们娓娓道来,因为这里面没有那么多直接的目的的时候,人的状态是变成了价值本身。回归是因为我们本来应该明白的事情,现在混乱了回到我的题目,这一次盛典给我的题目叫做《传统与回归》,去年我讲的题目是《重建中国的家教与门风》,同属于归来的题目。我先讲说为什么叫回归?其实回归不是一种时间、回到某一段的历史,是回到民国还是回到先秦,两千多年停留在唐宋元期的时候叫回归呢?我觉得回归不是时间,而是状态。为什么要回归是因为我们曾经混乱过,我们此前的一个世纪所遭遇的价值颠覆,让我们本来应该明白的事情现在混乱了,所以我们才提到回归。回归不等于完全复古,大家都去磕头、都去穿汉服,就叫做回归了吗?我宁可喜欢中国人的一句话:“论心不论形。”所以关于回归,我这里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三个关键词:第一,如果真的回归,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回归身心健康,健康这个词应该是人生的一个底线,但恰恰变成了当前中国真正的奢侈品。其实大家看一看,真正逢年过节大家在聚的时候,嘱咐什么最多?比升官发财更多的是健康,互送的礼品什么最多?不管是真是假、是否有效,反正健康营养品最多。大家转发最快的也是真伪莫辨的养生的消息,为什么这么重拾健康?是因为今天亚健康的状态越来越多,今天有多少人确定是病人吗?也不是一个大数,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说就是健康人吗?我觉得也不是大数,绝大多数人会说是亚健康,总有那么一点身与心不痛苦,也说不清什么具体的理由,这样的情况在今天我们还回得去我们所期待的健康吗?就看看学校里面,有多少近视眼?有多少小胖墩?有多少孩子体能测试不达标?有多少小男孩有娘娘腔?所有的这些从小学到中学,这其实是以中考、高考成绩更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我们的孩子还健康吗?身体的健康我们能够看得见,就是还有不焦虑和能快乐的能力,由此要说心灵健康就更不容易,而且跟我们好多教育相关。教育这件事真的是让孩子越来越健康,或者我们再说更尖锐一点,就是随着标准答案越来越多,真的离健康越来越近了吗?有这样一个故事,给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出过同一到题,一艘船,船上有15头牛、25只羊,他的主人划着这个船要去集市,请问主人多大年龄?结果几乎小学生,特别是低级小学生一一律说不知道,而初中生有的知道不知道,反正要算,而高中生,都知道答案的大家都按照逻辑推导出来。而这个答案大家知道吗?真正的答案是不知道。因为有多少羊、多少牛,跟这个人的年龄没有任何的关系。为什么越小的孩子能越接近真理呢?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出皇帝没穿任何衣服呢?为什么我爱说童言无忌呢?是因为他们健康。其实民间老百姓有一点迷信色彩的说法,就说小孩的眼睛能认好坏人,他喜欢什么人一定特别有道理,其实别以为小什么都不懂,某种意义上孩子是真正的是艺术家,他们的涂鸦里面都有五彩大世界,所有没规矩才换气,在没规矩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