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登飞来峰》导学案20141VIP免费

《登飞来峰》导学案20141_第1页
1/2
《登飞来峰》导学案20141_第2页
2/2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古诗二首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学生笔记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登飞来峰》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情景。2.我能体会“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不同寓意,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3.我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重点难点重点:我能理解《登飞来峰》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情景。。难点:理解《登飞来峰》诗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深刻含义。知识链接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初知鄞县,有政绩。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新法,抑制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主张文学必须“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背景:王安石此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当时他三十岁,由鄞县(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见日升”,“身在最高层”,其政治雄心于此已现端倪。这首登高览胜之作在构思上独具特色: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学法指导通读本课,自主练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我会朗读这首诗。2、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寻:千寻:闻说:畏:遮:缘: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3、我再把这首诗朗读三遍,并写下来。4、通过朗读这首诗,我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合作学习一、组内交流: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二、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词语或诗句。三、小组内自由朗读这首诗,想象这首诗的意境并试着背诵下来。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内成员互相诵读诗文,表达出情感。质疑问难1.学生提问(质疑)2.教师预设问题展示激励1、各小组展示:2、我能流利地背诵这首诗,并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巩固提高1、《登飞来峰》的作者是时期的大政治家、大诗人、散文大师。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3、《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可多写一句)4、《登飞来峰》的前两句、后两句各侧重的是什么?5、《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自我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登飞来峰》导学案2014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