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好老师,践行好教育——“好老师,好教育”研修班培训心得古代以女子为美,合在一起就是“好”,我们中国人喜欢用“好”字,“好”就是美好,就是一切向善、向美、向优……2014年9月9日,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庆祝今年教师节座谈会上提出“好老师”的四条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总书记的这四条标准让我们中国好老师有了“国标”:有理想信念,为我们指明了行动的方向;有道德情操,让我们有了正确的价值判断;有扎实知识,要求我们具备过硬的职业基本素质;有仁爱之心,要求我们始终坚守住教育的灵魂。教师是人类文明最直接的传承者,最主要的传播者,无论是知识,还是道德,都被赋予最高的要求,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014年“好老师,好教育”研修班培训让我收获颇丰,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师,践行好教育,我有下面几个方面的思考:一、做一个勤学习,有内涵的教师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教师,必须高度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严以律已、分清是非善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同时不断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师德的学习和修养,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及时矫正和调整教师行为中失误,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走出自我天地,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教师可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自我感悟”五个环节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正如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张寿松教授所言,人的一生是一个长长的修为过程,终其一生,了解世界,了解别人,但只有看见自己的心,看清自己,才是觉悟。二、做一个有魅力,有吸引力的教师教师要以自己的纯正心灵撑起一片蓝天,让学生的独立人格自由飞翔;使教师与学生达成心灵上的默契、人格上的互化,就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彼此服务,彼此成就。正如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的一句很实在、极经典的话:“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争做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魏书生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有普通人没有的人格魅力,他有高尚的师德、博大的爱心、渊博的知识。现在学校有些老师更受欢迎一些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人格魅力更大一些,与学生的关系更近一些。他们平时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对学生具有示范、熏陶和激励的作用。有了这样的老师,学生更愿意听老师的话,更容易教育,成绩也就会提高。三、做一个宁静、心气平和的教师宁静的心灵可以沉淀出生活的纷杂和浮躁,过滤掉人性中的浅薄和粗俗。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全身心做好普普通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地去爱它,尽到自己的责任。宁静是繁华过后的删繁就简,是一方宁静的净土。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守住心灵的宁静,让爱洒满长路,才能在教育这条长路走得更稳更踏实。魏书生说:“守住心灵的宁静。老师们把对事业的爱守住、守住、再守住。老师们把对学生的爱守住、守住、再守住,拓展、拓展、再拓展。”教育是一条长路,这条路有鲜花,也有荆棘。有阳光,也有风雨。有了宁静的心灵,才能不热衷权势的显赫,不妒忌功成名就,才能心平气和的做自己的事情,勤勤恳恳的工作,安安逸逸的过日子,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人生的岁月。“一个人的高度就是他思想的高度”,人文素养是民族精神成色的标杆,在这方面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需补做功课。作为个体,以理性为人处世,可谓自由意志,作为教师,以理性观点看待教育可谓“哲学烛照”,先对照自己,再影响学生用日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