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内容1、复习文学常识2、复习重点字词3、复习重点句子4、复习课文内容5、专项练习复习复习文学常识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序,文体名。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本文是一篇,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的意思。赠序赠言字词归纳嗜()硕()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衾()绮()容臭()烨()缊()shì读准字音。chìduōshuòsìqièyèxǐjūnyìngqǐqīnxiùyèyùn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支”通“肢”,肢体。“被”通“披”,穿着。通假字古今词义汤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今义:走走送之古义:今义: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今义:热水菜汤跑行走快步走趋势或或遇其叱咄古义:今义:卒卒获有所闻古义:今义: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今义:有时或者最终士兵借虚假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冻馁之患患动词,担忧名词,忧患一词多义故道故余虽愚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质至连词,所以副词,特意,故意名词,学说动词,说形容词,周到动词,到动词,询问名词,资质,本质词类活用腰腰白玉之环。手不必若余之手录。腰,腰挂,名词用为动词。手,用手,名词作状语。句子翻译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3、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赶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行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冬刮着猛烈的风,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人了。重点句子背诵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幼时即嗜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文意理解文意理解(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可引用原文的词语或者句子回答)困难:无书、无师、家贫(生活艰苦)(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3)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的艰苦,突出学习勤奋。(5)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态度:毕恭毕敬,不敢出言。(6)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开放开放··拓展拓展搜集刻苦求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B.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C.腰白玉之环:腰佩,用作动词D.媵人持汤沃灌:热水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久而乃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今虽耄老,未有所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今诸生学于太学受任于败军之际D.以衾拥覆家贫,无从致书以观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将“余”与“同舍生”的求学对比,表现作者求学勤艰,乐以忘忧。B.选文第二段用排比写“同舍生”求学之便,强调了天资和求学条件的重要性。C.选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D.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感情真挚诚恳。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