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情境导入:•大家学过历史,对本文的主人公梁启超有什么了解?•明确: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感受人物:梁启超在创作梁启超蜡像了解作者:•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北京人,194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整体感知:1、字词正音戊戌(wùxū)叱咤(chìzhà)风云莅校(lì)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蓟(jì)北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问题探究:1.梁启超的这次讲演成功吗?何以见得?明确:相当成功,听众深受感染,留下深刻的印象。依据:“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2、梁启超讲演有何特点?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作些旁注。开场白——声音——内容——表情——语言——动作——独特(谦逊又自负)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丰富而有趣成为表演,酣畅淋漓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3、本文名为记叙一次演讲,实际是通过写事来写人。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梁启超是什么形象呢?明确:梁任公是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水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朝鲜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丽玉讲述了这个故事,丽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创作了这首歌曲,听过的人无不动容。补充介绍:有热心肠:•爱国救国的热忱,强烈的责任感•晚年不问政治,专心学术,讲学育才,极为辛勤:捐募基金,兴办中国公学;组织共学社;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学府讲学,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教师总结•梁任公是近代史上知识界一位风云人物。他在从政之外,致力于学术研究,知识广博,成果丰硕。•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无论是做儿子,做丈夫,做学生,还是做父亲,做师长,他都能营造一个磁场,亮出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