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古代诗歌教学评点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评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观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代诗歌五首》(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第一次“遇到”的古代诗词,因此,该组诗歌的教学,对落实诗词教学的课程目标,显得尤其重要。这里举荐荆州市刘海源老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课例。刘老师第1页共41页对诗歌教学有他自己的领悟,他谈到,优秀的古代诗歌中,漂亮的景色、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趣味,对学;仁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都会起到尤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古代诗歌的学习,他强调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并尽可能创建浓郁的学诗的气氛。同时提出要依据诗歌的意境、诗情、诗昧、诗节、诗眼、诗律、诗韵进行诵读创建。我以为,这都符合新课程理念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当然,“诗无达诂”,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如此。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观赏品第2页共41页位和审美情趣”。这里,我们可以看看刘海源在这方面所作的探究。《观沧海》师:同学们,有谁能讲一点关于曹操的故事?生:我知道,他是一很坏的人,他逃跑的时候杀了他的救命恩人。生: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想篡位当皇帝。生:他多疑,而且很凶残,杀死华佗,自己脑颅里长毒瘤死了。师:看来,曹操在同学们的眼里没有好的印象。其实,曹操是一位大英雄,而且是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并且也是一位精彩的大诗人我们现在起先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观沧海》。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第3页共41页的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谁知道的信息最多。(学生读书三遍。)生:我从诗句知道这首诗写了如下内容:碣石、沧海、山岛、树木、花草……生:不是花草,而是百草。还有秋风、洪波、太阳和月亮、银河。生:老师,我认为还有歌,似乎曹操在唱歌。第4页共41页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过我有一个疑问,曹操是什么时候看沧海,是白天还是夜晚?生:确定是白天,哪有漆黑晚上去看大海的事?生:不对,是白天和晚上都看过,因为诗中说“日月之行”,就表明两个时候都去过。师:看来曹操真是一个诗人,很有雅兴的。对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暂且不评价。我还有疑问:太阳和月亮是从哪里出来的呢?银河又从哪里出来的呢?(学生缄默。)第5页共41页生不太清晰……师:假如诗中有答案,你能找出来吗?生:(读课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日月和银河都是从沧海中来。师: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了解吗?日月和银河都是从地球的沧海中出来的吗?生:不是的,诗中说沧海能装下日月和银河,是错误的。老师,您说曹操是一位诗人,怎么连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师:是的,诗人连常识也不知道,是有些名不副实吧!不过,我第6页共41页们知道有一句熟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什么意思?你们思索一下。生:是宽宏大量的意思,就是不怕别人说闲谈。师:这句熟语中,把“宰相肚”比作了什么?生:我想宰相肚可能比作“江河湖海”,因为只有江河海洋里才能行船。师:既然能用“江河湖海”来比方人博大胸怀,那么,涛中是用什么来比方诗人的博大胸怀的?生:日月和银河。生:不对,应当是沧海,因为诗中不是说日月银河出自于沧海吗第7页共41页既然沧海能吞吐日月银河,沧海就比日月银河大,所以,诗中用沧海比方诗人的博大胸怀。师:看来,我们前面探讨的问题就有方法解决了,争论白天与夜晚,都没有多大的意义。这四句诗根本不是诗人眼前的景物,那又是什么呢?生:是诗人的感觉。生:是诗人的想像。师:分析不错,哪些又是诗人所见到的实在景物呢?请渎课文。生:(齐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秋第8页共41页风萧瑟,洪波涌起。”师:这首诗既有实景也有虚境,虚实结合。全首诗条理清楚,一日了然。读到这个时候,我们也解决了最终两句诗的问题。生: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