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十年实验的重要收获音乐课程十年实验,在实验学校任课教师和校外众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基础教育音乐教育出现了诸多心得积极的变化,成绩明显,归纳起来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收获。一、教育观念十年间,在实验区,实验学校以及各种不同层次的新课程培训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转变教育观念”。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数以百、千、万计的音乐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不同程度地认识到这句话的内涵:1、如果说以往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更多关注的是音乐学科体系中的知识、技能,而是在课程实验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成为课程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见解,细心吧、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平等系统的师生关系。2、在一切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接受,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独立思考。倡导同学的合作学习,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分享,倡导探究方式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评价甑别信息的能力。3、将以往的相对单一的“知识技能”课程目标,转化为“三维融合”的课程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健全和完善评价机制,不仅重视单一评价的甑别作用,同时发挥多重评价诊断,激发与改善功能,转变评价的方式与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过评与定量测评组结合,组评、互评、他评相结合以及“学生成长记录册”、“班级音乐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利用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和动力。上述内容,均在教育观念领导之下,是音乐课程十年实验收获的一个主要方面。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状态和成效,最能反映课程实验的真实面貌。十年间,音乐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生动活跃的数字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像五彩斑斓的百花在祖国的城乡学校绽放,优质课例大量涌现。其中,2007年初冬在安徽黄山游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同主办的“全国中小学音乐课教学评比”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教师在当地学校“借班上课”一次推出了小学获奖优质课22节,中学获奖优质课18节,集中展示了音乐课程实验的优秀成果,以这次活动为代表的音乐实验优质课具有以下共同点:1、教学目标明确而具体。一音乐为主线载体的教学活动,始终将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放在中心位置,着力增加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力。2、课堂气氛充满音乐美感,无论是唱歌和听赏的教材,教师的范唱、演奏、语言、仪表,还是课堂气氛的营造,均具有艺术美感,学生是在一种自然、放松和平等交流的状态下享受音乐学习的过程。3、教师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由于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并不熟悉,任课教师以对学生普遍关爱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很快赢得学生的信任,在预设的教学环节发生变化时能平静应对,同样取得预期的实效。4、深度挖掘教学材料,精心开发教学资源。任课教师不仅充分利用本校、本班的教学资源充当“小老师”收到很好的效果。5、凸显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如来自北京的教师教唱京剧唱段,来自山东和东北的教师教唱当地民歌,让学生熟悉民族音乐,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公开展示,评比的优质课是一扇窗口,体现了音乐课程实验给学生带来的可喜变化,除此之外,大面积常规课的课堂教学小平,在十年实验期间均得到明显提升,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状态,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三、教材建设教育部2000年启动“实验稿”研制的同时,就开始委托有资质的出版社着手编写与之配套的实验教材。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共有11套义务教育教材通过审查,并先后在不同地区实验学校使用。这11套音乐实验教材,产生在更新教育观念,深入认识音乐教师教育功能,重新整合与拓展音乐教学领域的特定背景下,与实验前的教材想较,音乐实验教材的面貌发生了本性变化;教材编写的整体构架,由过去的以识谱、乐理为主线的知识体系转变为人文主题统整下不同音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