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时间:编写人:谈晶晶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题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学习目标1.知识获取: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习文章的语言。2.能力培养: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3.素养提升:体会加来道雄所说的怀疑精神、兴趣、毅力等基本精神品质对人成长的作用。预习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预习说明与学法指导:教记1、通读课文,标注段落序号,圈出文中生字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学,基本掌握全文内容结构。2、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所以,同学们学习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在思考题中,通过参与和同伴的积极讨论,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语言感悟力,培养同学们认识科学,探索科学的目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将字的注音批注在课文中。斑lán()xiōngyǒng不息()杜zhuàn()惊诧()冥冥世界()令人目xuàn()鱼鳍()怪dàn()撒手人寰()刨根究底()浩hàn()湮没()畏葸不前()2、给下列各组字注音、组词。遐()斓()诞()暇()澜()瑕()谰()涎()我的疑问探究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探究1:文章的题目是“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根据基本内容完成下图:童年青年(成年)______(想像)实验(理论物理学家)________(理论)探究2:请你总结一下,作者设想的鲤鱼“科学家”是怎样认识鱼池以外的世界的?作者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想说明什么?探究3:选文第二段中说“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这种记忆”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温暖如春”?探究4:对自然界的好奇和科学探究的热情洋溢在整篇文章中,请从文中找出几个具体语句。探究5: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阅读全文,说说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检测案——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遐想(xìá)怪诞(yán)踪迹(zōnɡ)B.杜撰(zhuàn)浩瀚(hàn)畏葸(sī)C.偏裨(pí)便利(pián)贪婪(lán)D.湮没(mò)目眩(xuàn)可怖(b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游五彩斑滥杜撰困惑不解B.企图高深莫则湮没惊诧不已C.遐想微乎其微震惊冷嘲热讽D.浩瀚自鸣得意神密撒手人寰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____________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2)我_________在十里花市,无比惬意。(3)他独自在江边____________,好像有什么心事。A.徘徊畅游徜徉B.畅游徜徉徘徊C.徜徉徘徊畅游D.畅游徘徊徜徉4.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B.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C.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D.我们把整整一个圣诞假日花费在这条50码长的线路上(1码=0.91米),缠绕和安装笨重的线圈。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我的世界的本质超过了它们的理解能力。②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③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④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⑤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A.①④③⑤②B.③②⑤①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