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4页ISO14000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14000标准)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确定了《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部署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九五”计划确定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决定:“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除了要依法做好新污染源控制及老污染源限期达标,实行清洁生产等工作外,还要在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中适时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并把ISO14000国际标准与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管理体系,并逐步地加以实施,这是实施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1996年9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ISO14001和ISO14004两个国际标准,同年10月1日,又发布了ISO14010、ISO14011和ISO14012三个国际标准。为了有效地在我国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工作,促进企业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为了学习国际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在环境管理审核上与国际接轨,国家环境保护局将五个正式国际标准转化为中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作为各地区、各部门进行环境管理研究、宣传和人员培训时使用,并作为环境管理体系咨询、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技术依据。本指南的附录为提示性附录。本指南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已确定的标准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以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只有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公布。国际标准ISO14001、ISO14004是由ISO/TC207技术委员会(环境管理)的第一分技术委员会SC1(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4010、ISO14012是由ISO/TC207(环境管理)的第二分技术委员会SC2(环境审核与有关的环境调查)制定的。本标准的附录仅供参考。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1996引言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第2页共74页第1页共7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4页动的整体。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