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生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教学目标:1、认识“鹤、孟、陵、辞、唯”四个字,并会写“孟、浩、陵、辞、唯”五个字。2、学会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将古诗背诵下来。3、学会在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并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4、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理解、喜爱、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学习、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虽说也学了不少的古诗,但因为古诗的精炼简洁,加上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多,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送别的诗句、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资料介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送别的歌曲。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一,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前段时间,我的亲人因为生计出去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一想到这,我的心里就很给难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离别的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课题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二、初读古诗,感受内容。1、请同学们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说说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2、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4、各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交流成果。三、再读古诗,品析诗意。1、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课文时要借助下面的注释来了解古诗的诗意。2、指导朗读。①这是一首离别诗,朗读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情感来朗读这首诗?(不舍,伤感,依依惜别……)语气怎样?(低沉、缓慢……)②如何来确定朗读节奏?(223朗读法)③出示课件朗读。学生齐读古诗。④教师检查朗读,学生个人赛读,小组赛读,男女赛读。3、品析诗意。小组合作学习全诗。①小组内组长负责学生朗读。读时将诗中的生字多读几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怎样很快地记住这些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讨论。②边读边思考:诗中给我们描绘一幅怎样的送别的画面?如有不明白的,可借助下面的注释,书中的图片,收集的资料。③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④各小组汇报。A、老师提问:“故人”在诗中指的是谁?为什么说“西辞”?黄鹤楼在哪里?怎样理解“下”?扬州又在什么地方?这一句的诗意是什么?B、第二句中的“远影”说明了什么?“尽”是什么意思?“唯”又怎样解释?这两个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一句的诗意是什么?四、品读诗意,感情升华。A、同学们把自己当成诗人,融入到诗中朗读古诗。B、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想想:从诗中能体会到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C、我们还学过哪些送别的诗?请同学们说说。D、课件播放《送别》这首歌,让学生感受离别的依依不舍.五、背诵这首诗。板书设计:西辞黄鹤楼叙事下扬州依依惜别孤帆尽深情厚谊唯见长江写景(东津镇中心小学赵华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生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一、自我评价。1、指导学生朗读。在本节课中,因为诗中体现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在教学中我就较多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离别的画面,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发挥小组合作。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从旁指导来完成教学目标。二、反思问题1、教学准备不充分。课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