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欣赏下面两幅山水画,谈谈你的感受。杏花春雨江南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学习目标走近作者【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下面四个问题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作者首先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一中心论点。•然后具体说明什么是“意境”,并列举李白、毛泽东的诗句,通过诗歌意境的分析论述“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一观点;•接着论述怎样获得意境,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最后论述意境和意匠的关系,强调要苦心经营意匠。探究:1.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诗歌在描绘景色的时候,往往将情感含蓄的寄托其中,使人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感受到无限的情感与意蕴。诗画同源,作者大篇幅的分析诗歌的意境,来说明山水画的意境,化深奥为浅显,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山水画的意境。细读感悟•(1)第3段中引用李白的诗,借此说明山水画只有和诗歌一样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才能打动人心。•(2)第8段中引用四川人的话,论述了“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这一道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3)第10段中引用杜甫的话,论证了意匠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探究:2.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细读感悟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探究:3.作者是如何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的?首先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论述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做到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画出有意境的好画。然后列举毛主席诗词的高度境界来论述写景是为了写情,诗画创作要高于现实,从而获得意境。接着通过将五代画家荆浩与另一位作者进行对比,论述中国画注重长期观察从而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从而获得意境。最后补充论述:山水画家要对所描绘景物有强烈的感情,没有深刻感受,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细读感悟探究:4.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欣赏延伸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结合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赏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