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21复习检查上节内容(一)解释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复习检查上节内容(二)解释加点的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王之蔽甚矣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6、闻寡人之耳者复习检查上节内容(二)翻译句子: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开头插叙徐公一笔有何作用?【答案】这一笔插叙非常必要,既补充说明邹忌进一步向妾、客发问的原因,也使下文邹忌不自信显得自然有据。2.邹忌的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答案】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明妻子对他的偏爱赞美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肯定程度有所不同,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卑怯、顺从的心理。客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没有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表现出一种敷衍、逢迎的态度。3.文章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第一部分却在写邹忌比美,是否离题?【答案】没有离题。这部分写邹忌的生活经验,这是他讽谏齐王的论据。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就是对“受蔽”与“除弊”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中心。阅读方法解密内容是否离题分析法。判断某个内容是否离题,首先要明白所判断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明白全文的主旨是什么,最后还要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还是矛盾的。所有的内容安排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如果发现这一内容可以突出文章主旨甚至更深入,就是切合题意;如果与主旨冲突,就是离题。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试题的答案一般是不离题。4.邹忌讽谏有没有效果?试分析。【答案】邹忌劝谏,齐威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一方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一方面说明进谏者逐渐减少,另一方面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已经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揭示了什么道理?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它揭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战胜于朝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因为邹忌善于劝谏,以小见大,以自身经历作类比,使齐威王乐于接受意见;二因为齐威王能接受讽谏,并积极采取改正措施。【答案】他是以家事类比国事的方法讽谏齐王的。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向齐威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事实,接着以“生活小事”开头,先谈自己的生活际遇。一口气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徐公”,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应该看到,邹忌讽谏的思维过程中,有三个要点:一是由“我”及“君”,二是由家及国,三是以小见大。1.【难点探究】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应该如何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答案】邹忌(进谏者):邹忌作为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是一位足智多谋、善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作为齐威王的谋臣,他能从日常生活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他不像战国时期的说客那样,靠夸夸其谈、危言耸听去游说国君,而是以耐人寻味的小事打动齐王,以己之受蔽推论到齐王之受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他闻过则喜,兴利除弊,大胆改革,颇有远见。2.【难点探究】你怎么评价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形象?受蔽清醒皆以美于徐公私、畏、求“我”生活小事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齐威王纳谏根据结论除弊效果私、畏、求王王之蔽甚矣进谏有赏皆朝于齐类比推理国家大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本文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