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共享。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对于第1页共50页抽象思维实力还未形成,感性相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肯定困难。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亲密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验学习数学学问。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分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老师的细心打算、学生的全员参加,的确使学生对学问的驾驭、爱好的激发、阅历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第2页共50页所说的: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气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胜利和乐趣。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加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相识,切实理解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如何让孩子体验这份感受呢?我要求同学们回家打算回形针、硬币、圆片、三角形、正方形、卷尺等,用来测量数学书、文具盒、铅笔、黑板等的长或宽,孩子们都学得很快乐且主动主动,我发觉到一些后进生的心情也很高涨。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阅历,从而实现其相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推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布客体而获得客体的学第3页共50页问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视察、操作、探讨┉┉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供应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试验、试验及视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寻到答案。“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简单让学生相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相识。为了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分析、抽象的实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支配了以下几个环节:第4页共50页1、猜一猜。让学生先依据头脑中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相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很多学问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问储备状况。2、看一看。通过视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相识直尺,相识1厘米的长度。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供应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第5页共50页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学生驾驭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回家,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爱好的事物,量一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回到课堂上沟通,达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2胜利之处:第6页共50页在教学设计中我将重点放在如何看线段图,理解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明确问号在哪儿是求什么,就是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正呈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抓住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一学问的灵魂,不断推断、重组从学生涌现出来的信息,老师要对有价值的信息刚好归纳入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实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当然这时须要老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