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祐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擎貂裘•酣鬓遣qíngdiāoqiúhānbìnqiǎn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上适当的想象,用现代文将你认为最有特色的画面描写出来。2、学生任选句子或段落进行想象描述,写在本子上,并交流上片用一个字概括•狂在——狂下片用一个字概括豪豪在——上阕赏析思考:上阕描写了一副怎样的场面?上阕描写的是作者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上冈的狩猎场面,从词句看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其中“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所以此次出列从规模上看极为宏大,全城百姓倾城而出,岂不壮哉。下阕赏析思考:1、持节云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作何日遣冯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2、请从表现手法赏析“西北望、请从表现手法赏析“西北望,,射射天狼”一句。天狼”一句。•1、意思是: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也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也能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此句作者借用历史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像当年冯唐持节起用魏尚一样,也给自己一个机会,言语是那样中恳,心情是何等的急切!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誓死报国的豪情斗志,到此作者的情感已积蓄到了顶点,•2、此句运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在全词中有画龙点睛之妙.•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希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写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雄心壮志、报效国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1、背诵并默写该词2、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