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河中石兽》导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知识链接】作者介绍: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河中石兽》记载的是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结合注释,读准字音,积累词语,理解大意。一、读准字音纪昀()河干()圮()棹()曳()铁钯()木杮()湮()啮()溯()臆()欤()坎穴()掷()二、在阅读中积累下列词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曳铁钯()(4)但知其一()(5)尔辈不能究物理()(6)如是再啮()(7)不更颠乎()(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9)盖石性坚重()(10)是非木杮()2、古今异义并:古义:今义:阅:古义今义:是:古义:今义:盖:古义:今义:但: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闻之笑曰沿河求之之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其反激之力至石之半求之下流、求之地中然则天下之事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西蜀之去南海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橘生于淮南则为橘为其来也三、探究结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二、【探究中心】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1、精读课文,翻译课文,探讨文意。2、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3、故事对石兽的位置的看法各是怎样的?理由是什么?4、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5、.为什么寺僧与讲学家的看法是不对的,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三、【拓展研究】1.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3.你认为课文讲的故事是真实可信的吗?为什么?